八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59章∶矛盾!特使!,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八圆,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开局在大唐迎娶长乐第759章∶矛盾!特使!
“营州之乱与张、韦、王三姓族人皆脱不了干系,你等联系外族欲使辽西动乱的人证物证俱在,没有被秦文远斩杀已是天幸,却还在朝会上大言不惭,朕念你等曾有功于大唐不愿再做追究,如是你等还不识趣,休怪朕不念昔日情面,这便下殿去吧,约束族人休得再生事端。”
隐含威胁的话语无疑是给了萧翼等当头一棒,原以为皇上会考虑几姓家族在朝廷的势力而有所顾忌责难徐天,仍如以前那般妥协,不料却是这等结果。
萧翼与数家族老顿感失望,怀着心里的愤恨起身默默退出大殿。
便在数家族老退出大殿之际,契丹大贺氏联盟、高丽、奚族、靺鞨等使节再是乞求李世民下旨辽西释放战俘,许诺各族将会进贡数额巨大的黄金、珠宝与朝廷,同时还将进献数名各族美女进宫。
李世民开始已经说过让高丽国使者等自往辽西面见徐天商量战俘之事,此时听得各族使者的话语一阵沉默,自古财帛、美女使人心动,便是皇帝也不能脱俗,然、作为皇上总不能出尔反尔。
就在皇帝老儿听到此语有些心动筹措之时,宋国公、尚书左仆射萧瑀抓住时机,欲使计谋激起朝廷与秦文远的矛盾……
萧瑀缓步走于大殿上高丽国和契丹各族特使之前拱手对李世民说道。
“皇上!臣以为高丽等诸族既为大唐藩邦,此次辽西事件中被俘虏的各族军士,朝廷当派员会同各族使臣前往辽西处置,此乃彰显皇上对藩邦各族的关爱,朝廷对此事的重视,使之各藩王对皇上感恩戴德,万民归心,共开大唐盛世……”
说到此处,萧瑀暗观李世民面上表情,见其嘴角挂着微笑,似有兴奋之意,接着便道。
“适才王爷提议朝廷往辽西派遣监军使一事,臣以为大有必要,辽西乃大唐东北屏障,军政尽归于平辽使徐天掌控,有独裁之隙,朝廷于辽西设置监军无非行使监督之责,使之辽西军政更为透明公开,并非对辽西军政插手,徐天终是年轻,难免血气方刚,设置监军的好处除了替皇上传送消息和下达旨意,同时也能提醒徐天行事当顾全大局,何乐而不为呢,臣奏请皇上三思。”
听到萧瑀再说辽西设置监军之事,想着派员处理往辽西处理俘虏事宜,李世民终是有些意动,扫视李靖、秦世勣、房玄龄、杜如晦等文武重臣皆是面色澹然,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遂开口说了起来。
“萧卿所言甚合朕意,你且再说说朝廷当派谁往辽西行监察之责,处理俘虏之事。”
殿上一众大臣听得皇上再提往辽西派出监军使之事,皆是各自又打起算盘,想着怎样使自己的人成为监军衙门中的一员。
复任尚书右仆射、开封府仪同三司的长孙无忌上前拱手而道。
“皇上!臣以为原尚书右仆射,已故密国公封德彝之子封博文可胜任监军使一职,此子文武全才,翰林侍读学士任上其多篇治国策论不凡,如是使此子往辽西任职,对于辽西的军政施行当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臣奏请皇上圣断。”
“不可!封博文虽有些才干,然、所论均是纸上谈兵,并无有多大的作用,且此子资历尚浅不足以担任此等重任,臣奏请皇上还是另择贤能吧!”
旁边闪出河间郡王、礼部尚书李孝恭大声说道。
待得李孝恭话落,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十分不满地再对李世民言道。
“皇上!翰林侍读学士封博文精深儒家之道,往辽西正是可起教化愚鲁边民与外帮异族识得大唐礼教,使之辽西民众皆能明白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君上与臣子、庶民之分,这不是很好的事吗?适才河间郡王爷所言,老臣以为有失偏颇,平辽使秦文远资历又有多深,如何又担得起节制辽西一方大员的重任。”
封博文乃孔颖达得意门生,这老匹夫如何听得别人对此子的质疑和诋毁,长孙无忌提议此子往辽西出任监军时这厮心里便暗自得意,听得李孝恭反对的话语心中气极,自然要出面为弟子争得一二。
听到数人殿上争论,李世民微笑不语,其实于他的心中派谁往辽西并不重要,真实的目的无非是想使秦文远知道他对辽西的重视,一切须在他的掌控之下而已。
李世民也是打得如意算盘,朝廷对辽西不出一分一毫,专使徐家分兵和破费大量钱物经略辽西乃至整个东北地区,以此即可削弱徐家在大唐腹地的势力又能不费吹灰之力解决东北方向少数民族势力对大唐的威胁,当真是一箭双凋的妙计。
他却不知秦文远早已胸有沟壑、且是腹有乾坤,又怎能因辽西之事动了徐家于当世立足的根本,以他前世的先进于这个时代的思维和对辽西这片大地的了解,自是在先期投入后便会收回成本,以辽西当地的资源和对局势的绝对掌控而施行以政养军,渐渐壮大的策略。
老狐狸对小狐狸,当真是“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见得朝堂上诸臣仍是兀自私语,李世民再是言道。
“诸位卿家可是还有其它人选否?”
“父皇!儿臣荐原京兆尹府尹吉温出任辽西监军,吉温因长安城之乱处事不力,赋闲家中常自反思,后悔莫及,儿臣想吉温于大唐也是颇有功劳,父皇何不给他个改过自新、带罪立功的机会呢,且吉温对秦文远甚是了解,相处起来自是更能默契,望父皇允准儿臣所奏。”
魏王李泰殿前启奏,话音刚落太子李承乾便跪于金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