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人止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章 决赛(二),,只为成就那些梦想,寸人止一,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起跑线前,赵林微微吸了口气,看了眼左右,都是队里的名人。教练说的,个个都是实力强劲。自己不能掉以轻心。
教练让我拿出吃奶的劲来,以后见他们一会扫他们一回!这样才能争取到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什么是自己的东西?算了!反正教练说的肯定没错!那就拿出全身的劲吧!那个矮傻子就不喜欢听教练的,还跑去跟别人。现在连决赛都没进,都懒的看他,输的脸都绿了!
不管了他,反正吃亏的是他。对了,还有教练中午跟我说的衔接那里的调整,嗯,大概是那样!我就说上午跑的时候感觉的有些跟不上趟呢!
快开始了!先检查了一下起跑器的位置吧,起跑器踏脚板的位置都不是固定的,我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发力程度来调整。
赵林这边在弄着起跑器,其他几人同样在做这个工作,双脚落在起跑器上感受着身体的发力顺畅程度,调整完,各自都试着发了下力。
各自调整完毕,几名选手都看了看另外人,然后自顾自的开始扭腰,抬腿,拉伸身体筋骨,做最后的一点点的热身活动。
场边裁判在看着时间和各位选手准备的情况,开始示意决赛的八名选手准备回到起跑线前。
“各就位!”
发令员发出了指令,八人各自就位,最后看了眼附近和终点位置。又低下了头。
“预备!”
顿时,八人动作几乎整齐划一,手臂撑起,臀部微抬,腿上的肌肉放松,又绷起。各自全神贯注的等着即将到来的枪声。
“砰!”
比赛开始!
……
赵林霎时间双脚猛烈地蹬了下起跑器,快速冲出。枪响的一瞬间,八名选手瞬间起步,开始快速加速。
第三道是陈建海,第五道是杨祖耀,预赛第一的赵林排在四道,第六道是沈保,再加一个第二道的尹汉钊。或老或新的这些国家运动员,除了赵林接受训练的时间较短,其余几人都是有过几年以上国家队受训经历。
先不论国家队老教练们对于短跑运动员的训练如何,单起跑反应训练这项确实有称道之处。五人在发令瞬
间,冲出的速度都很快。
就连75年出生,已经即将退役的尹汉钊,这次的起跑反应时间也没有超过0.2。而他仅排在起跑反应的第六。第一是沈保0.141,第二是陈建海0.143,有着技能加持的赵林,跑出了个人最好的起跑反应,0.152也仅排在了第三位。除了最后两名稍弱外,其余包括一道的粤东老将在内的6名选手,差距只在毫厘。
起跑如此,但二十米的加速过后,各人的速度就出现了差别。
沈保的前半程加速是世界级的,因为个子矮,重心低,步频快,加速也快。因此从起跑开始到现在依然处于领先位置,有着技能加持的赵林也是拼足全力,勉强跟住只落后着半个多身位,而其他几人,包括陈建海在内都被拉开一两个身位的距离。
这样类型的选手,其实代表了很多国内的短跑运动员。在短程上可以说前面三十米是超快的。因此当时在关于沈欢训练方向的辩论中,大多的教练也是持着把沈欢往沈保这一方向训练的态度。最终现在也是如此!
而在林幕的观点里,不可谓不对,但是已经丧失了突破瓶颈的可能。步频大多是天生,后天训练要提高也很难。就算林幕有百科在,他也不觉得自己是例外。当然未来如果学习了天赋突破的技能,那不是不可能。
但当前想打破确实力有不逮。是天生,同样也有极限,一旦步频和短程加速的峰值达到某一极限时,再想提高犹如登天。
从那些此一类型的运动员,整个运动生涯的轨迹就能看出。一旦身体进入巅峰,成绩就难以再提高。成绩稳定,没有意外。但也同样就没了惊喜。
往年国家队的教练在此方面,最终选择的训练方式就是极限内的轻体重,增力不增肌。看着这几个“苗条”身材的运动员就能明显看出。
陈建海,身高1米76,体重60公斤。身高1米79,濒临退役的尹汉钊,在体重已经不完全控制的情况下,也只有65公斤。杨祖耀算是另类,主管教练刘仁的思想也算是极为激进了,然其1米87的身高,体重也只有75公斤。
而赵
林呢,两个多月训练,从一个爱好锻炼的普通人。生生的被林幕练成了现在这样,181的身高,体重76公斤,比尹汉钊高了两公分,体重却大了11公斤。这多出来的可不是肥肉!
在不影响敏捷、协调的情况下,强化核心力量,相对极限的增加了有着强劲力量的肌肉。在前三十米步频和起速上赵林与他们的差距极小。步频稍慢,但是蹬地、摆臂极其有力,步距间效率极高。就算是和这些矮个小钢炮型的选手比,其综合效率也是不遑多让。
三十米已过,最快的沈保目前仍然处于第一位,赵林依然顽强的跟在其后,仅只落后大半个身位。陈建海处于第三。二百米见长的杨祖耀处于第四。尹汉钊也终于追了上来,排在了第五。只是后几名间的差距极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