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大明国号的来历
奔跑的蜗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7章大明国号的来历,大明:开局皇长孙,爷爷朱屠夫,奔跑的蜗牛,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石头整个人都愣住了。</p>
“嗯?皇上没怪罪太孙殿下?”</p>
“你不清楚今日城里发生什么了吗?”</p>
王石头一头雾水的看着朱元璋。今天王石头从早上开始就没离开过蓝家庄。</p>
入城也是走的清江门,根本就不清楚朱雀门那边闹出了多大的动静。</p>
等冯贵仔仔细细和他说清楚之后。</p>
王石头这才恍然大悟出了什么事。</p>
蓝家庄的宣传广告词和邪教闹事的谶语居然赶到一块去了?</p>
几乎是瞬间,王石头想起了在余麻子家里看见的那尊佛像。</p>
难怪他一直觉得莫名的熟悉。</p>
那可不就是明教的摩尼佛啊!</p>
思及此处,王石头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p>
“皇上,小的知道是谁干的了!那个余麻子家里供奉的就是摩尼佛!”</p>
“什么?!”</p>
闻言,朱元璋神色瞬间更冷,看向王石头急切问道:“余麻子是何人?”</p>
“回皇上,是城内一个叫栓子的地痞,给小的介绍的余麻子,说他是城内身手最好的人,小的便出钱请他做的事。”</p>
朱元璋猛地一拍桌子,“快去!将这个余麻子拿下!”</p>
“王石头,你随大虎一起去,万不能把人给放跑了!”</p>
“是!”</p>
大虎和王石头离开后,朱元璋重重叹了口气,有些疲惫地靠坐在龙椅上。</p>
“大孙,你可知咱为何立了国号为明?”</p>
朱雄英回道:“日月昭昭,为我大明。”</p>
朱元璋点头,“咱就是这个意思。”</p>
他目光有些放空,似是陷入了回忆中,“但并不仅是因为这个,咱当年起兵前,是入过明教的。”</p>
“兜兜转转几十年,最后是咱夺了这天下,当年,咱一共想了两个国号,取‘中’‘明’二字。”</p>
“最终选了‘明’这个字,也是以防明教生变。”</p>
“咱建国后就清剿过一次明教,可这才十几年过去,明教就和那野草似的又长起来了。”</p>
朱雄英闻言暗暗赞叹,朱元璋这主意打得好,建国大明,那明教总不能把大明推翻了,然后还建立起大明朝吧。</p>
实际上,朱元璋当初最中意的还是那个“中”字,寓意着中原一统。</p>
甚至连大中通宝的铜钱都造出来了。</p>
洪武四年,在朱元璋的旨意下,明教教众几乎被斩杀殆尽,明教名存实亡。</p>
那时,朱元璋是想把国号改为“中”的,只是被刘伯温给劝下了。</p>
毕竟刘伯温还是有几分神异的,大明的国号这才保存下来。</p>
朱雄英抬头问道:“皇爷爷很忌惮明教,所以听到那句‘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后,才如此动怒?”</p>
朱元璋重重点头,“大孙,你没见过明教当年的厉害,那些教众最擅蛊惑人心,借明皇之义,教唆百姓,来日你若登基,一定要小心,明教那些人绝不会轻易放弃的。”</p>
“明教或许能推翻一个王朝,可他们却无法重建一个王朝。”</p>
“若明教当道,这世道势必会乱下去,民不聊生啊!”</p>
明教如何行事,曾为明教中人的朱元璋最清楚不过。</p>
一群肆无忌惮只顾自己利益的疯子罢了。上不得台面!</p>
朱雄英记下朱元璋的告诫,随即笑看着朱元璋道:“皇爷爷,孙儿有个主意。”</p>
“哦?”朱元璋有些好奇。</p>
“孙儿决定把蓝家庄产的酒命名为‘醉逍遥’。”</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