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移城卫庙的由来
文盲写小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2章 移城卫庙的由来,大明:距离亡国还有七天,文盲写小说,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郝摇旗的带领下,顺军三千精锐骑兵奔向山东曲阜。</p>
明清时期,黄河并不流经山东地段。</p>
当时的河道过了开封后先是转向东南,途径商丘,淮北,宿迁,淮安一带后再次转向东北,从现在的江苏盐城滨海县进入大海。</p>
由于不用渡河,所以郝摇旗的骑兵行军速度非常快。</p>
他们昼伏夜出,饿了吃行军粮,渴了喝凉水,困了席地而卧。</p>
期间虽然也遇到过百姓,由于没有扰民,在加上没有旗帜,所以被百姓们误以为路过的明军。</p>
毕竟谁也想不到会在大明朝腹地出现一支敌军。</p>
经过五天的急行军,一行人来到曲阜城北十里的泗河边。</p>
郝摇旗命部队躲在密林中休息,自己与几个将领拿出刚刚收集的资料仔细阅读起来。</p>
宋元时期,曲阜县城位于古鲁城的东部,名曰仙源县城。</p>
正德五年十月,北直隶人刘六、刘七在发动起义,数千百姓响应。</p>
正德六年,义军由北直隶攻入山东。二月二十七日破曲阜,焚官寺民居数百,是夕移营犯阙里,秣马于庭,污书于池。</p>
义军不但破坏了孔府孔庙,还杀了很多孔氏族人。</p>
大明朝廷为保护孔庙孔府,根据按察使潘君珍的建议,在孔府周围建设城池。并把东面六里的仙源县移到这里,成为曲阜县。</p>
这便是“移城卫庙”的由来!</p>
曲阜县城始建于正德八年,嘉靖元年竣工。</p>
城墙高两丈七尺,底部宽两丈四尺,周长约有九里。</p>
城外有护城河,河宽一丈,河深也达到了一丈左右,城墙与护城河间距两到三丈不等。</p>
城有五门,门内均建有深且宽的瓮城。</p>
这座城池城防的规格甚至比大明九边重镇的城池还要高!</p>
绝对属于易守难攻的类型!</p>
郝摇旗看完这些资料后,额头上开始冒冷汗。</p>
他怎么也没料到一座小小的县城竟然比州府还难打!</p>
“郝将军,曲阜县易守难攻。就凭咱们这点人,再加上没有攻城器械,想攻下曲阜?难!”一个将领说道。</p>
“是啊,”另一个将领直摇头,“骑兵本就不善攻城,但靠武力几乎不可能攻下曲阜。”</p>
“我当然知道!”郝摇旗捋着下巴上的胡子,“别着急,容我想一想。”</p>
按照约定,他要在两天后的清晨攻下曲阜。</p>
时间很紧迫!</p>
就算立刻制造攻城器械,也很难再两天内制作出来。</p>
这曲阜,还得智取才行。</p>
“今天天色已晚,所有人好好休息。明天一早兵分两路,我带一些人进城打探消息,其余人留在原地制作夹棍,准备拷饷。”</p>
郝摇旗并不打算杀人,但也没想放过孔府那些人。</p>
而且根据他这么多年拷饷的经验来看,孔府的人基本都是不见棺材不掉泪。</p>
只有让他们吃尽苦头,才会老老实实的交出银子。</p>
“郝将军,如果有百姓闯入密林,我们该怎么办?”一个顺军将领问。</p>
他们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军纪比其他士兵强很多,不会轻易屠杀百姓。</p>
“怎么办?”郝摇旗瞪着眼睛反问,“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杀了!此事绝不能走漏风声。”</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