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是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朱标的想法,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再见是蓝,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种地能挣多少钱?</p>
经商又能挣多少钱?</p>
一个商税所能带来的财政收益,岂止是农税的数倍?</p>
可是,跳脱历史背景站在后世的视角,以此来评判封建时代的思想、举措、政令无疑是在耍流氓。</p>
在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看来。</p>
国家、天下、家产,是三位一体的存在。</p>
天下虽然是天下之民的天下。</p>
但归根结底还是皇帝私人的天下!</p>
汉高祖年轻时不务正业。</p>
刘老太公总说他不如二哥刘仲。</p>
后来做了皇帝之后,刘邦就问刘老太公道。您总说我不如二哥,那么我现在打下的这份家业,比二哥又如何?</p>
这句话本质上就代表了封建皇帝对于国家的认知。</p>
对于皇帝而言,家业稳定,才是最重要的。</p>
商人敛财,有着远远超乎于农民的成长性。</p>
这是影响自己家产稳定的最大不稳定因素。</p>
就好比德川家康所说的那样,让百姓半死不活,是治国的秘诀。</p>
闻言,朱标沉默了片刻。</p>
但很快,他就抬起头,笑道。“父皇多虑了。”</p>
“纵使海外能挣得千倍万倍的利润,可是这地,它也是荒不了的。”</p>
朱元璋一听,顿时好奇。“哦?”</p>
“这话怎么说?你讲给咱听听。”</p>
朱标顿了顿,斟酌了一番措辞之后,侃侃而谈。“父皇,您可曾还记得那英吉利有多少百姓?”</p>
朱元璋回忆了一下。“天幕所说,后世之英吉利百姓六千余万,和我大明差不多。”</p>
朱标点头。“正是。”</p>
“而且这还是后世之英吉利。”</p>
“再往前推,推至其大航海之前,恐怕当时之民不过后世一半,甚至还不至一半。”</p>
“然而,如此小国寡民之邦,在航海开启之后,本国却未崩溃,而是越来越强,直至称霸世界,创下日不落之威名。”</p>
听到这,朱元璋瞬间心中一动。</p>
对啊!</p>
英吉利不过一个小国,那才多少人?</p>
可是在大力发展航海之时,本国却未崩溃,国民散落世界。</p>
而是反而强盛起来了?这是什么道理?</p>
朱元章刚想问。</p>
朱标先回答了。“虽然儿臣不知那英吉利当时发生了什么。”</p>
“但是从其行事风格来看,国民逐利,或许就是其原因。”</p>
“父皇您想,当国人都向往海外,种地之人减少之后,国内粮食必定稀缺。”</p>
“而这粮食稀缺,种粮贩粮就变得有利可图了。”</p>
“或许种粮之收益,也许也并不弱于航海行商。”</p>
“所以土地荒芜,无人种粮之事,大可不必担忧。”</p>
朱标没读过市场经济,但是不难想到市场经济中,供需失衡后的自我调节作用。</p>
果然,当听到这番解释之后,朱元璋有些被说服了。</p>
朱标继续说道。“而且对于我大明来说,百姓向外,不种地了,或许反而也是一件好事。”</p>
“大片的土地空出来,或者地方乡绅卖掉土地换取钱财筹措资金出海,朝廷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大批收拢土地。</p>
“届时,这些土地由朝廷统一管理,雇人耕种。”</p>
“有田有粮在手,以后若是再遇到那大灾之年,朝廷也就不怕有人囤积居奇,哄抬粮价了。”</p>
(/60589/60589802/10101006.html)</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