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倘若百姓温饱,许他海外称王!,大明最强崇祯帝,诸葛京,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见郑芝龙离开,王承恩小心翼翼提醒道。“主子,郑芝龙恐有不臣之心。”</p>
“怎么说?”朱由检有些惊诧,他并没有觉得郑芝龙的想法存在你什么问题。</p>
“奴才接到福建的东厂番子来报,郑芝龙私下贿赂熊文灿千金,得熊文灿准许,将泉州一带数万户百姓迁往台湾开垦,得兵万余。他就是凭借这万余兵马,才得到朝廷恩宠,从一介海盗一跃称为朝廷三品大员。”</p>
“而且奴才还听说,郑芝龙的妻子就是倭寇,郑芝龙出身泉州南安,家贫,父亲不过是个小吏,少年就是不良,出海谋生,投到倭寇手下,倭寇死,将家产、势力都给了他,他在南海势力很大,走私的船只都要给他交保护费,一船三千两。积累家财千万。……”王承恩喋喋不休。</p>
朱由检静静听着,最后,长叹一声,道:“如今国家危难,百姓无食,郑芝龙果能给朕带来百万石粮食,许他南海称王,又能如何?”</p>
“主子有汉高祖的气度,只恐养虎遗患。”王承恩不无担心,毕竟倭寇一直是明朝心腹大患,嘉靖时期为了剿灭海盗,可是没少费功夫。</p>
其实放在历史上任何以为君主,都会对开海禁、拥兵自重的将军猜忌,比如秦朝的将领赵佗不就是趁着开拓蛮荒之地的时机,割据岭南,坐视大秦灭亡的吗?</p>
可是对于朱由检就不一样了,因为在朱由检看来,他割地称王不也是中国人吗?总比让给外人强呀!</p>
大明都已经烂成这个鬼样子了,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所以对于王承恩的话不以为意。</p>
朱由检将开放海禁的想法放内阁商讨,果然不出所料,他们的做法很明朝,无休无止的打嘴仗……</p>
甚至连科道言官、地方督抚都纷纷上折……</p>
终于,在众大臣的劝说下,昏君朱由检做出了巨大让步,暂不开放海禁,而是选择广州、泉州、宁波三地作为出海口,由朝廷设立市舶司管辖,准许三地自由对外贸易。准确沿海百姓出海谋生。</p>
郑芝龙给朱由检磕头,谢恩。</p>
朱由检作为出惭愧的样子,道:“朝廷内外舆论汹汹,朕也不好违逆众臣的意思,只能如此折中处理。”</p>
“陛下力排众议,臣替沿海百姓,叩谢陛下。”</p>
“沿海百姓是朕的子民,朕怎么能关心他们。不过朕还有一件事,得托付给你……”</p>
“陛下您请说,臣万死不辞。”</p>
“如今中原各省屡屡受灾,粮食短缺日益严重,你不是说南海诸国粮食丰富,一年三熟,朕想委托你们去南海诸国采购粮食,以解百姓疾苦。”</p>
“臣遵命。”</p>
郑芝龙之后,朱由检对王承恩说道:“传旨两广、福建、浙江、南直隶等沿海各省,以后所有对外贸易,不要白银,只要粮食。另,传旨,敢有私运粮食出国者,灭族。”</p>
“奴才遵旨。”</p>
皇帝的旨意随着驿站的驿马传遍了沿海五个省,虽然只是开了三个港口,可是却像是给窒息的百姓戳开了三个口子,沿海无地少地,挣扎在贫困线上的百姓,贪婪的呼吸着带着咸味的海风。随着第一批下南洋的船只出海,数万沿海百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p>
崇祯二年六月,广东巡抚上书朱由检,广东一省,半年流失人口两万多,若不禁止,数十年后广东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充饷之银。</p>
朱由检在奏折上批复:“日月所照,皆为大明,大明子民哪里去不得?”</p>
崇祯元年十二月,朱由检先后在南直隶试行卫所军事改革、科举改革,开放通商口岸等举措,海内外舆论涛涛。</p>
十二月,寒冬腊月,因为小冰河,南京难得飘起大雪,朱由检在京军大营窝冬,锦衣卫骆养性、高杰贴心的给朱由检打了一只小鹿,鹿茸泡酒,鹿肉烧烤,好不痛快。</p>
温上一壶“太禧白”,架上烤炉,朱由检一边亲自烧烤,一边道:“王承恩,去把周道登、牛金、李邦华、钱龙锡,嗯,还有那个曹……”一时想不来。</p>
“曹文诏。”王承恩是个记性好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