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2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52章,斩尽奸臣后,大明盛世三百年,佚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崇祯和李若涟均是有些惊讶。</p>
崇祯轻声道:“既然你知道,那你给朕讲讲!”</p>
“是!”</p>
王承恩上前拉了拉崇祯刚刚转身时散开的貂皮大衣:“据奴婢所知,这棉花传入大明有三条路径。”</p>
“北棉路就是西北丝绸之路,是汉使张骞从大秦(罗马帝国)带回,好像是叫草棉,</p>
这种棉花生长季短,喜干旱气候,而西域正好适合草棉的生长,而后在宋朝时才从西域传入中原。</p>
其次是南棉路,南棉路是西南丝绸之路,这条丝绸之路大约形成于西汉,比西北丝绸之路大约早上……两百余年,</p>
连接的是汉与当时身毒,也就是如今的大明和天竺,</p>
由天竺经过缅甸、暹罗(泰国)、安南(越南)传入云南,之后传入内地的长江、黄河流域。</p>
第三条路是经过海贸流入,大约起源于三国初期,魏晋之后初步形成,到元朝时由商人带入福建地区。</p>
棉花的传入和大力推广,才少冻死太多的百姓。</p>
但有些可惜的是,虽然有三条路线传入中原,但耕地面积不够,加上产量问题,所以,朝廷虽然极力推广,可现在也是远远不够的。”</p>
“按你这么说,那西域、暹罗是盛产棉花的吧,除了棉花,那边还有什么?”</p>
“回陛下,西域自汉代以来都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含了如今的乌斯藏(西藏)、叶尔羌(新疆)、吐鲁番。</p>
乌斯藏主要有小麦、青稞以及一些豆类作物,青稞似乎特别适应乌斯藏的气候,亩产也差不多在三到四石,</p>
但青稞很粗糙,比较耐嚼,就像是……磨细的草木灰与砂石糅合的在一起,中原人是吃不惯那东西,</p>
叶尔羌那边主要是产各类水果,产量高且质量极好。</p>
暹罗和安南那边主要是水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p>
崇祯嘴角一阵抽搐,都特么的活不下去了,谁还管它口感好不好,能填饱肚子就行了呗。</p>
听着王承恩的回应,李若涟很是诧异,没想到这位平日里低调的中官,却是如此的博学。</p>
但他搞不懂皇帝怎么从棉花转到了各种作物上去了。</p>
可不待他细想,就听见了皇帝的话:“李爱卿,朕记得乌斯藏、叶尔羌是我大明的疆域吧!”</p>
听着皇帝的问话,李若涟脸色一阵变幻,从自豪到可惜,再到愤恨。</p>
而后低声道:“陛下,成祖年间,整个大明除两京十三省外,还有设有关西七卫,俄力思军民元帅府,斡难河卫、交趾承宣布政使司。</p>
关西七卫就是叶尔羌、吐鲁番等地,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如今的乌斯藏西部和拉达克。</p>
到了宣德三年,因为交趾地方太远,控制不方便,当地人屡次造反,所以就直接放弃了!”</p>
说到这里,李若涟眼中满是无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