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00、801节 真是贪心啊(第一更),葬元,武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崔秀宁把自己关在寝宫,拿起一支炭笔,一边思索一边写写画画。</p>

她要设计出,大唐版的大数据统计模型。当然,这肯定不能叫大数据,只能算统计年表。</p>

古代当然也有数据统计。但因为方法论的问题,数据真实度非常可疑,而且采样元素太单一。宏观上勉强能用,微观上完全不能用。</p>

这个问题,她和李洛之前都忽略了。大唐成立了很多新部门,却没有统计部门。这么大个国家,没有专业的统计部门,行吗?不行。</p>

“数据还是比官员的奏章更可靠。”崔秀宁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像做数学题那样,开始建立模型。</p>

在调查监测过程中,最令人信服的是采集到的数据,而不是官员的主观汇报。数据很冰冷,可数据也最能反映客观问题。很多看似没有联系的不同维度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就能看出问题的真相。</p>

这才是真正的以小见大。</p>

前提是,数据不能失真。</p>

崔秀宁当李洛这个“书法家”的老婆已经多年,字比当年漂亮多了。她的笔下,首先出现“县域”两个秀丽的字。</p>

没错,经过斟酌,她要以县域为最小地域统计单位。以古代的条件,以县域为数据采集最小地域单位已经是极限了。</p>

接着,女人的笔下出现1182四个阿拉伯数字,这是大唐所有的县域数量。</p>

好了,最小数据统计地域定好了。那么由谁来采集数据?</p>

当然要多方提供,而绝不能让地方官衙单方面采集。</p>

原则上,专业部门,对口采集专业数据。</p>

比如,某县一年的新生儿数量,性别比例,这项数据要有司妇寺来负责提供。</p>

田亩变化数据,要有户部负责采集。</p>

某地粮价等,要有商部负责采集。</p>

如此一来,不同部门采集不同数据,不但便于专业操作,也增加了数据渠道,避免全盘作假。</p>

那么地方官衙干什么呢?评审数据。</p>

朝廷采集到的综合数据,先以草案的形式下发给郡县。郡县官衙觉得数据不对,就可以提出异议。</p>

一旦某个地方的官衙对统计数据提出异议,那么相关调查就会展开。就这么追责,谁的责任谁承担。</p>

特察局干什么呢?各地的特务不但提供另一套简化版的秘密数据以作参考,还要监视数据采集者的行为。</p>

那么,统计大权由谁来主管呢?当然是准备成立的统计局。</p>

统计局的绩效考核只有一个:数据的真实度和有效性。</p>

数据好坏和统计局的考评完全无关,只和数据真假相关。以此为导向,统计局就会监察数据真假,就会派出统计员核查各渠道的统计数据,只要纠正错误,就有话语权。</p>

如此一来,统计数据就是多方参与,任何一方作假都很困难。</p>

最后得到的统计数据,会作为分析依据,供统计局研究,及时发现各种问题,为大唐政治服务。</p>

这以上是大概构架。</p>

崔秀宁设计完构架,就开始添加数据采集的元素。</p>

有哪些数据需要采集呢?</p>

有人口、主要物价、出生和死亡率、税收、就学率、服役率、田亩、人均寿命、食物种类、犯罪率、出家人口、诉讼数量、降水、旱季天数、驿站流动量、林地和渔场数、戏剧演出场次、铜簋举报次数、人均口粮等等。</p>

最后,崔秀宁一共罗列出四十项数据,涵盖了民生、吏治、教化、治安、医疗、民意、风气等多个方面。只要数据在,哪个县的现状,立刻清清楚楚。</p>

每年采集一次,每年都要做一个全面的数据分析。</p>

这就是让整个大唐每年做一个全身体检,及时了解健康状况。</p>

比如一个县,明明降水不少,而且水利数据也不错,数据显示没有天灾,可人均口粮少,死亡率高,出生率低,那一定是吏治出了问题。</p>

再比如一个县,明明就学率不低,可是升级考试录取人数很低,那一定是教育出了问题。</p>

一个县青壮人口多,可是服兵役的人数很少,那要么是吏治有问题,要么是百姓对官府和朝廷不满,或者民风不尚武。</p>

要是同一个县连续两年的数据差别很大,那就一定有原因。</p>

可以说,只要数据没有失真,什么问题都瞒不过皇帝和朝廷。</p>

特察局配合统计局,这才是真正的监测天下!</p>

崔秀宁的目光越来越亮,似乎看到科学统计带来的美妙前景。</p>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到唐宋已经高度发达,非常精细了。然而,唐宋明清的精细,主要体现在权力制衡和人才选拔上,而对于基层管理设计,却始终失之粗放。</p>

新的大唐,一定要弥补这块短板,追求古典化的“信息治理”。</p>

草案这就完了么?</p>

没有。</p>

崔秀宁必须还要推导一个公式,计算“信息治理”的成本。</p>

首先,是统计局的官员编制,这是要吃国家财政的,这笔账必须要算算。</p>

嗯,特察局是正二品衙门,等同九部。可问题是,特察局不属于外廷衙门,而是属于皇帝内廷衙门,不受政事堂和军师阁管理,类似于锦衣卫,目前还是小透明,还没出圈呢,很多官员甚至不知道特察局,只知道信访司。</p>

那么统计局呢?设为几品?</p>

在后世,国家统计局其实是高官(名义上副部)。可是要把统计局提升到二品,和九部并列,就会显得非常突兀。</p>

可要是设置为正三品,那么就很难和其他部配合,因为级别上被压制。</p>

想了想,崔秀宁划掉统计局的字样,改为政事堂统计署,正三品,成为政事堂的直属机构,由宰相兼任统计署令!</p>

再任命一个常务署丞。</p>

那么,统计司和其他部的区别,就如同后世国务院直属部门和国务院组成部门(各部)的区别。</p>

如此一来,就能压制其他九部,也能让政事堂对数据更加了解,便于行使宰相之权。</p>

崔秀宁对自己这个设置很满意。接下来就是编制了。</p>

统计署的中央官员不多,二十来个足够了,拿不了太多工资。拿工资的大头,是各州郡负责执行的统计特派员。</p>

一个郡起码要有一个吧?大唐现在有142个郡,那就需要一百多个编制吃皇粮。加上杂七杂八,整个统计署的编制,最少两百人!</p>

皇后大人有点心疼了。两百官员啊,人均一年拿七八百银元工资,那就是十几万银元…咦,不多啊!十几万而已。</p>

但是,还有办公费呢?</p>

每年统计一次,两百人的衙门,这办公费怎么也要十几万。</p>

嗯,这加起来就是三十万了。</p>

其他各部的配合,以及数据真实度监察,也会增加办公费,这总共…崔秀宁大致算了一下,又要增加二十万元。</p>

综合下来,“信息治理”的成本,一年需要五十万银元!</p>

每年五十万!崔秀宁心疼的直皱眉。干不干?值不值?</p>

崔秀宁拿不定主意,觉得还是等男人回来再说。</p>

但是想了想,女人还是决定…妈蛋,干了!</p>

反正,以她对男人的了解,李洛是一定会干的。既然他一定会干,那么就不如早干。要等他回来,最少还要一个月。</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警花追我到元朝

武猎

御天楚言

流牙

神魂丹帝秦朗叶可清

浊酒一湖

穿书70:高冷军官放肆宠

佚名

系统:我神医的身份被直播曝光了

佚名

君逍遥拜玉儿

J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