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1章,跪在老婆孩子墓碑前哭,我重生了,佚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个?请问第一位是谁?”方新亭脑子里蓦地浮现出一个名字。</p>
“陆嘉曦!”数学会的人回答。</p>
方新亭真没想到,自己能听到这个名字。</p>
陆嘉曦的一生,如同彗星般划过天际,只有短短的48年。</p>
1961年秋,他将凝聚着五年心血的第一篇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送至神州科学院数学研究所。</p>
等待了漫长的十四个月,才在1963年2月收到中科院数学所的拒复。</p>
信里指点他去投《数学通报》等刊物。</p>
陆嘉曦投信之后,又是难熬的一年过去。</p>
终于等来了拒复:“由于篇幅较长和所用的数学工具,建议另投其他刊物。”</p>
花了一年时间改写了论文,于1965年3月14日再次投给《数学学报》,此时,距离初稿,已经过去三年多了。</p>
就这样又过了一年,还是一封退稿函,《数学学报》于1966年2月将陆嘉曦的论文第三稿退回。</p>
人生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p>
1971年,意大利学者查德哈里(R. Chaudhuri)和威尔逊(R. M. Wilson)已率先发表文章,宣布解决了寇克满问题以及推广到四元组系列的情况,并得到了国际数学界的公认。</p>
外国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比陆嘉曦晚了10年。</p>
陆嘉曦的研究,变得毫无价值。</p>
但他没有倒下去,又开始冲击另一座组合数学的高峰——“斯坦纳系列”。</p>
从1979年2月24日到7月20日,陆嘉曦先后向《数学学报》投寄了三篇论文。</p>
被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到。</p>
朱教授找到陆嘉曦,建议他把论文直接寄给世界权威期刊《组合理论》。</p>
收到《论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的系列文章,西方组合论领域震动了,他们难以想象,这个数学界的世纪难题,竟然被一个中国的中学物理教师基本解决了。</p>
www.yqxsg.cc。m.yqxsg.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