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22章,纨绔世子爷,我的长枪依在,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时候草原乱糟糟一锅粥,他们北上能打败当地部族快速立足然后生存下去,可如今草原各部已统一在蒙古国旗帜下,他们若敢北上,定会死无葬身之地。</p>
朝中吵成一团,大多数文臣都觉得干脆向景国投降算了,不然北上落入鞑靼人手中只会死得更惨。</p>
不过皇叔李元昌坚决不同意,并且向朝廷保证,定会将景军阻挡在南面一带。</p>
根据夏国的探子和眼线,他们只知道景国在两个方向增兵。</p>
一个是唐隆镇方向,增加的是边镇兵力。</p>
唐隆镇作为一颗钉子,夏国派出大将嵬名令公率军东进,抵御唐隆镇方向来敌。</p>
李元昌则尽率主力,朝顺军、神勇军南下,抵御南面来敌。</p>
因为之前的情报误导,加上景国狄至军后发,李坏大军也还在路上,探子回报不完整。</p>
让夏国对大局面产生误判,他们认为南面之敌,西面行营都部署,景国大将刘季率领的是景国攻夏主力。</p>
将一如既往从延州方向往北攻击。</p>
而西面唐隆镇方向则是牵制和袭扰为主,应该不是主力,即便人多势众,也是府州、太原、河中,云州之兵,不是中央禁军精锐。</p>
所以对西面较为放松。</p>
而对河道,夏国也格外重视,景国有一支强悍且无敌的水师,这是天下人皆知之事。</p>
所以李元昌下令,让沿河诸州将搜集民间船只,聚集在石口浅水附近,统一凿沉,以阻塞河道,让景国船只不得通行。</p>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先是搜集百姓船只就会受到阻力,对于世代生活河边的百姓都是靠船养家糊口的。</p>
其次则是将各地船只聚集一处也是个大工程,很耗费时间,主办此事的是夏国如今新中书令王源。</p>
工程浩大,加上水路遥远,水道状况不好,景国还是逆流而上,行船困难,这个时节风向不利景军等原因,王源自认为能很好完成此任务。</p>
不过这只是以防万一的做法,在他心里并不认为景国人会闲到深入腹地这么远以攻击北方。</p>
至于南面则因为水道不再他们控制之中,无法设防,所以王源对此事不太上心,觉得国主就是病急乱投医,已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其实完全不至于如此。</p>
所以做事也不是很上心。</p>
……</p>
唐隆镇以西一百五十里,嵬名令公骑马登上黄土山坡,远远看去,下方山谷中大军正在延绵向东。</p>
步军在山谷中行进,隔着一道坡,另一边是骑兵大部。</p>
“将军,我看出其不意突袭唐隆镇,或许能一举夺下。”身边有副将道。</p>
嵬名令公只是摇头,“我手下的兵虽然人多,但都不是精锐,精锐尽在南面。再者景国已不是当初的景国,你真以为能有机可乘么。”</p>
“这…属下不解?”副将显然眼界不够广,看不到全局之变。</p>
嵬名令公久镇边关,是夏国难得宿将,他缓声解释:“以往景国从河东出师都是不敢尽力的,幽云十六州之中寰州、朔州、应州、蔚州、云州都在辽国手中,若他们尽出河东主力,那辽军从朔州、寰州西进五十里,一天的路程就能到雁门关,你说他们敢全力西进么?</p>
所以以往不是河东军队没胆子,而是他们有后顾之忧。</p>
这次不同了,景国的皇太孙收回了幽云十六州,北面有云州,武州,新州,妫州,儒州为屏障,他们根本没有北面威胁,没有后顾之忧。</p>
贸然接战,我们必定讨不了好。”</p>
嵬名令公说着长叹一声:“此次皇上也慌了神,居然强行征募大军,如今夏国上下大军已过二十万,可这样征来的兵丁训练松弛,武备不足,加之思乡之情,根本不堪一战。</p>
别看我手下有八万大军,若真打起来,能打的只有原先那两万边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