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5章 曹国公,大明锦绣朱允熥,佚名,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为君者,其实有时候是需要抖些小机灵的。</p>
太过于刻板正直尖锐的君主,往往不但得不到臣子的真心,反而能把自己气死。</p>
“你也大了,这些事你来帮爷爷办,咱也偷偷懒!”说完,老爷子站起来背着手走了。那架势,就像是吃饱了晚上去遛弯的老干部。</p>
朱允熥则是拿起奏折,仔细的一边看,一边琢磨。</p>
“目前的大明需要安定,水清则无鱼,老爷子的看法还真被自己说中了,就是敲打一番。”</p>
忽然,朱允熥心有所悟,继续想道,“按老爷子的脾气,心里肯定恨极了这些人,可是处于种种考虑还是选择了容忍。这是退让吗?不,这就是政治。即便是君臣,也要讲究政治权谋。”</p>
“有的时候,国家层面的问题,不能单独的用善恶来考虑。更不能用单纯的杀与不杀来衡量,上位者考虑的是全局。”</p>
“古往今来当官的爱钱,欺负百姓都是天经地义,古今中外都一样。有人的地方既有贪欲,但是既然消灭不了,那就要想办法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p>
一瞬间,朱允熥的脑子里想了许多。</p>
来这个世界之前他就已经在社会中打拼了,尽管也还是有着年轻人的心性,但对于这个世界,对于社会,对于大环境,他有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考。</p>
朱允熥的眼睛在奏折上,那一个个显赫的名字上扫过,心里琢磨着,先找谁敲打呢?</p>
得找一个会来事的,聪明的,还在武将之中人缘好的。</p>
忽然,朱允熥笑了。</p>
“曹国公李景隆,侵占民田池塘........”</p>
作为历史上赫赫有名大明双战神之一,李景隆这个人的身上,还真有着独特的闪光点。</p>
他这人人缘特别好,他的父亲是老皇爷亲外甥,从小当儿子养在身边,死后又追封了郡王。良好的出身家世,再加上不错的形象,使得他走到哪都是人们的目光焦点。</p>
这人也没啥二世祖的毛病,性子八面玲珑谁也不得罪。见着大明老将就喜欢听人家忆往昔峥嵘岁月,然后还要一脸感慨,当年我父亲活着时候,总是说老将军您仗打得好。</p>
老将们都说李家大郎人不错,是个懂礼数有出息的好小子。</p>
见着和他同为将门二代的子弟,不论官职大小,总是兄弟长兄弟短,谁要是找他帮忙,他也一定办得漂亮。而且手面大方,从不收礼钱。</p>
久而久之,将门二代们都觉得他是个可交之人。</p>
即便是文臣们对李景隆也说不出坏话,别看这厮顶着个将门虎子的头衔,其实是个文艺青年,写的一手好字。但是呢,为了在文臣面前表示谦逊,又喜欢装成大老粗。</p>
“来人!”脑子里闪过对李景隆的了解,朱允熥笑道。</p>
“殿下!”朴无用慢慢飘了过来。这些太监,走路都没声的。</p>
“宫门还没落锁,派人出宫,传曹国公来!”朱允熥想想,“我在景仁宫见他。”</p>
“是!”朴无用快速的下去,出去通报。</p>
随后,朱允熥也带着身边伺候的宫人,去了东宫景仁宫。</p>
这原来是他父亲太子朱标的宫殿,平日用来接见臣子,处理政务。现在老爷子让他当了这里的主人,尽管他不回这里住,但是宫中一切应有尽有。</p>
进入景仁宫的刹那,朱允熥微微错愕。记忆中的宫殿已经变了模样,所有的器皿摆设家具,包括地毯窗帘全部换过,就连松鹤香炉都是造办处新做出来的。</p>
“老爷子还真是细心!”朱允熥心里笑笑,“他这是怕他大孙,在这里睹物思人!”</p>
应天府,西城,曹国公府。</p>
门口两座石狮子栩栩如生,边上一溜的拴马桩,为了表示是大明顶级将门,即便是天黑了拴马桩上也拴着几匹战马,边上的值夜房里,十二个时辰随时都有待命的家兵。</p>
因为前两任家主都被追封了郡王,所以红漆大门上是锃亮的铜钉。穿过前院供奉李文忠父子的配殿,后面是一个巨大的演武场,十八般兵器,弓箭靶子,骑射场应有尽有。</p>
再往后才是曹国公的家住的地方,后院不像是武人家,华丽中带着些雅致,雅致中又带着些别致。院子里的花草树木修理得错落有致,伴随假山流水,颇有些苏州园林的味道。</p>
此刻晚风阵阵,吹动园林中的花草,吸一口气,满是芬芳。再加上灯火的照应,花园之中的草木身影窈窕,像是美人一样窈窕,别有一番景象。</p>
石榴棚下,李景隆斜靠在一张竹藤躺椅上,身上是白色的丝绸小衣,手里拿着一卷画本,看得津津有味。</p>
身边的矮桌上是香茗瓜果,一个二八年华青衣俏丽的小婢女,正蹲在他侧面一下下的扇着蒲扇,帮他驱赶蚊虫。</p>
那少女不知是不是累了,脸色通红,额头鼻尖都是汗水。然而仔细看看,少女的脸上的红晕,却是满是娇嗔和羞涩,不是劳累。</p>
只间那少女扇蒲扇的时候,偷偷的瞧一眼李景隆手里的画本,又飞快的低下头,脸上的娇嫩羞涩仿佛能滴出水来。</p>
“嘿嘿!”李景隆看着画本咧嘴坏笑,“有点意思!”说着,手指翻过,那画本中的男女人物又换了一个姿势。</p>
这书来自东瀛倭国,与京城文人雅士之中最是流行。老夫子说过,食色性也,大晚上的看看画本,学学技术,然后再试试,也不失为一件雅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