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功比神农的番薯,影响华夏命运的神奇农作物
少面多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6章 功比神农的番薯,影响华夏命运的神奇农作物,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少面多肉,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幕中视频开始播放:</p>
“番薯,又称红薯,地瓜、地蛋,山芋、南北各有不同。”</p>
“可是这个不起眼的农作物刚传入华夏的亩产量就可达到2000到3000斤,”</p>
“白心番薯产量甚至最高超过了5000斤。”</p>
“远远超过了当时华夏水稻和小麦的产量。”</p>
“番薯传入华夏后养活了千万人口。”</p>
“这对四百年前清朝的人口大爆炸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曾被赞誉为‘功比神农的作物’。”</p>
天幕下的众人此刻已经被这夸张的产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毕竟按照天幕的说法,后世华夏的农作物产量高。除了有袁老等一批大能的精心育种,更有着后世工业化肥的鼎力相助。</p>
可这大清时期就能有如此夸张的产量?岂不是说这个东西不需要太多的技术就能高产?</p>
大唐位面</p>
贞观年间</p>
太宗皇帝李世民惊叹道:“这两千斤的产量若说是夸张了些,超过五千斤就堪称玄幻了。”</p>
尉迟恭迟疑道:“五千斤,这玩意是不是不好吃啊。就和那什么猴面包树的果子一样?”</p>
李靖开口道:“若是能称得上是农作物,五千斤的亩产能养活多少人?”</p>
“一亩比大唐当前的十亩尚且有余。”</p>
众人闻言纷纷精神一振,这人口多了就增加疆域,疆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人口。</p>
如此往复循环。</p>
华夏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若是真的能获得这种作物,辅以天幕传授的各种知识科学。</p>
世界上只有一个大唐还远吗?</p>
大明位面</p>
洪武年间</p>
老朱皱眉眯起了眼睛,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血液里的农民基因促使着他对地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热情。</p>
更何况这个可是能够亩产超过五千斤的神物。</p>
若是饥荒年代,这能拯救多少人啊!</p>
他们没有袁老那样的大能,若是能拥有这种作物,哪怕只是相关信息,也足以改变大明的命运。</p>
朱元璋回想起天幕所言明末的小冰期,眉头不由得皱的更深。</p>
“咱一定要将这个番薯搞到手!”</p>
天幕中视频继续播放:</p>
“番薯营养价值丰富,含有果胶、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对于抗癌、预防肺气肿、预防糖尿病、保护心脏、减肥都有着奇效,因此深受大家的喜爱。”</p>
尉迟恭:“这么高产,还有这么多用处,一定很难吃。”</p>
华佗:“虽然不知道这些病是啥,但是大受震撼!这哪是农作物,这是亩产五千斤的良药啊。”</p>
“红薯发源于美洲,由因地安人种植成功,”</p>
“1492年哥伦布在大航海发现美洲之后,在中南美洲群岛,见识到了这拯救饥荒的翘楚作物。”</p>
“于是在他返航时将番薯带回了戏班牙,并且在戏班牙大规模种植,并不断的传播。”</p>
“番薯凭借顽强的生命力在欧陆上传播了开来。”</p>
“随后戏班牙人将它传播到了东南亚吕宋一带。”</p>
“而此刻正处于明末动乱年代,一个叫陈振龙的人正在悄悄的转动命运的齿轮。”</p>
“陈振龙从小家境贫寒,一直努力读书想要通过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p>
“在他不到20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之后仿佛用光了所有的运气,屡试不第。”</p>
“看不到希望的他决定放弃科考,下南洋经商。”</p>
“当他来吕宋时无意间发现了一种神奇的作物,这种作物在当地叫做朱薯。”</p>
“它十分容易生长,对环境基本不挑剔,甚至不用刻意的施肥打理。”</p>
“就能获得极高的产量。”</p>
“而且番薯不但可以生吃,还可以蒸着吃煮着吃烤着吃。”</p>
“味道香甜可口,还十分的耐饿。”</p>
“而且番薯浑身都是宝不仅果实可以吃,甚至叶子和藤蔓也能食用。”</p>
天幕下的众人再次无语凝噎,这是什么神仙作物?不挑环境还不用施肥?不但产量高连叶子也能吃?产量还十分的高?许愿池里的老乌龟都没有这么灵验的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