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槐林
木里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1章 槐林,重生成为刘秀,收小弟打天下,木里鱼,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夏日炎天,将关中大地炙烤的快要冒泡了!有人去了太学书库,边翻阅书简边纳凉。不过书库空间虽大,建筑面积却是有限,装不下太多人,而且人一多也燥的很。</p>
所以这时节太学中最好的避暑胜地,便是那一方槐树林。</p>
春来时节,槐花曾开满枝头。绵延数里的白色花海,实在震撼人心。微风起时,细碎摇曳,层层起伏间令人心旷神怡。</p>
而那花香飘飞之处,凤蝶乱舞,连太学舍都沁上了一股幽香。</p>
罗阳和韩千千漫步于此,不知摘了多少槐花。都拿到逐贫居,做蒸菜,摊煎饼,研究时新菜色。</p>
如今花落叶繁,只见槐树林中到处都是太学生。有的三三两两,有的独身一人手拿书简,刻苦攻读。人声,读书声,与嗡嗡作响的蝉噪声交织在一起,倒也十分和谐。</p>
还有那富贵子弟端坐几案前,摇头晃脑,也不知是在用心背诵经义,还是在打瞌睡,梦游周公。</p>
身前几案上除了书简,还放着瓜果水壶等物。一旁则立着仆役,手拿蒲扇,有一搭没一搭的摇着扇叶,服侍自家主人。</p>
总之这片槐树林为太学生提供清凉的同时,也容纳了奢华、刻苦、梦想等等。</p>
朱佑作为侍讲高弟,自然没有闲情来此纳凉。</p>
只剩罗阳和邓禹,找了一株枝繁叶茂的槐树闲坐下来,旁边还立了个小屁孩,任延。</p>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此乃孔子正论。《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发于声。所言亦为正论。然其事事必牵教化,却失之偏颇。”罗阳侃侃而谈,正与邓禹讨论古文经《毛诗》。</p>
作为现代人,没有太多的思想束缚。在罗阳看来,《诗经》诉说情爱的诗篇就是单纯歌颂爱情。</p>
想那东西两周时代,民风质朴,却礼教未兴。男女之间互相爱慕,便大大方方的唱出来。男欢女爱为之大伦,何必遮遮掩掩,又要牵扯什么王化,一篇《关雎》非要附会出思贤才,进贤才之论。</p>
“何处偏颇?”一旁的任延不服气的问道。</p>
小屁孩自从社祭相识后,也成了跟屁虫,厚着脸皮缠上邓禹,而后便总爱往韩千千跟前凑。小嘴能说会道,姊长姊短十分得韩千千欢心。</p>
任延虽然有渣男潜质,但并非草包。和邓禹、张堪都有学霸之姿,过目成诵,文才天纵。来太学一年多时间,便有了“任圣童”之称。</p>
奈何一点不好,才十三岁便会撩妹!</p>
罗阳撇了他一眼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所取也只二三策而已。想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苦之余思想爱情,以声文咏志,所思所想与礼仪何干。《毛诗》所言哀窈窕,思贤才,正其所谬矣!”</p>
“且子非鱼,可知鱼之乐?而子非诗者,焉能知晓诗者所感。诗也,思无邪!谓之诚也!何必再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岂不又谬之千里!”</p>
说罢,任延努了努小嘴,一时想不起如何反驳,只是红着面皮一脸不服气。</p>
邓禹和罗阳见状,皆是哈哈一笑。</p>
也就是遇到任延这个小屁孩,虽然有圣童之称,但终究阅历学识有所欠缺。而以罗阳的半吊子水平,唬一唬年轻人可以,如果遇到积年老儒,论起经义来,怕是要被驳的体无完肤!</p>
这个时代,儒者们跳不出崇古之风,凡是前人所说的都是好的。他们没有疑古之心,所以罗阳说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往往能奏出奇效!</p>
任延虽然不服气,到底也才十三岁,情绪来的快,去的也快。</p>
“今日未见千千姊姊身影,眼看已近正午,可是不来了吗?”</p>
闻言,罗阳朝任延头上来了一个暴栗,笑着道:“仲华,你我且用餐饭去。便让长孙在此等候韩姊姊吧!”</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