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4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 244章 此心安处是吾乡,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糊糊:“御史离京捉拿疑犯,王诜闻讯急忙派人赴南京向苏辙通风报信。苏辙迅速行动,急遣使者前往告知苏轼。</p>
双方人马疾驰,最终苏辙的使者快人一步,尽管苏轼提前半日得知消息,却仍难扭转局势。</p>
苏轼心中忐忑,恐有性命之忧,只求能与家人告别。</p>
御史平静地安抚他,称事态未至此。</p>
公文揭晓,不过是苏轼因诗文涉嫌诽谤朝廷,被召进京,需立即动身。</p>
苏轼随即被押入御史台监牢,他的一百多首与友人酬唱的诗篇也被逐一核查。</p>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是讽刺青苗法。</p>
岂是闻韶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是讽刺盐法的。</p>
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是讽刺讽刺朝廷水利之难成。</p>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是讽刺朝廷新兴律。</p>
知道是苏轼写的,不知道的还以为魏征转世去了北宋呢。</p>
他怎么那么能喷呢!”</p>
独自飞翔:阅读理解题的精髓就在于,作者本人的意思不重要,要看出题老师是怎么想的。</p>
魏征本人:恕他才疏学浅,实在没有看出里苏东坡何处有影射之意。</p>
大概是因为他不懂北宋政局吧!</p>
没经过乌台“毒打”的苏轼本人:咦,我是这么想的吗?我就不能有感而发吗?我就非得讽刺个什么东西吗?</p>
你们到底懂不懂诗?</p>
糊糊:“以上到底只在苏轼本人身上,但他和朋友唱和的诗文一翻出来,事情就大了。</p>
因为苏轼的朋友非常多,而且集中于旧党。</p>
考验和坡仙友谊的时候到了。</p>
司马光修了一座园子,取名独乐园。苏轼从未去过,但为此写了同名诗。</p>
说四海苍生望司马光执政,以讥讽现任执政不得其人。</p>
御史台又找到了苏轼痛斥新进的《和韵答黄庭坚二首》,抨击生事的《汤村开运河,雨中督役》诗。</p>
前者是与黄庭坚唱和的,后者寄赠好友王诜。一时成为轰动朝野的新闻。</p>
王珪检举苏轼的《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p>
王珪说苏东坡不认神宗飞龙在天,而求之地下蛰龙,是不臣之举。</p>
宋神宗不以为然,诗人之词,安可如此论?彼自咏桧,何预朕事?</p>
苏轼任密州太守期间作的《后杞菊赋》的序言里曾提到吃杞菊的苦种籽,御史认为苏轼是在直接讽刺全境百姓的贫穷,尤其指朝廷对官吏薪俸的微薄。”</p>
尉迟恭不懂诗文,但他记得一件事,“宋朝官员的额俸禄是我朝七倍有余。”</p>
这样的官员,会穷到只能以杞菊的苦种籽?</p>
苏轼最落魄的时候,还有猪肉吃呢。</p>
糊糊:“生而盲者不识日,是讽刺科举考生的浅陋无知,讽刺考生不通儒学,只知道王安石在《三经新义》里对经书的注释。</p>
苏轼给王诜的诗里,有一行是坐使鞭棰环呻,又说岁荒无术归亡逋,虎难摩是为政贪婪的象征。</p>
给李常的诗里,说在密州洒涕循城拾弃孩,见到男尸、女尸、婴尸饿死在路边,当时确是为郡鲜欢。</p>
给孙觉的诗,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暗指新法不便于民、不利于民的流弊,却又不能直言进谏,只好装聋作哑。</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