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糖与葡萄酒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糖与葡萄酒,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历史的转折在唐朝,《新唐书·摩揭陀国传》曾记载: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p>
这位使节大概率就是王玄策,虽然人家一人灭一国,但本质上是外交官。”</p>
刘彻:“摩揭陀国在何处,现在有吗?”想学。</p>
李世民:“现在就可以去学!”不一定非等到贞观二十一年。</p>
糖啊,甜啊,谁不喜欢。</p>
糊糊:“唐太宗在种花家美食事业上的贡献,不止制糖法,还有葡萄酒。</p>
汉武帝时,张骞凿通西域,满载苜蓿、葡萄、大宛马等物而归。西域的葡萄酒,随着汉帝国开拓的脚步传入中原。</p>
那个时代的上层社会,就开始流行饮葡萄酒。只是因为稀少,葡萄被视为奇珍。</p>
或待诏于上林,或备向于几筵。或与金母之桃同荐,或与玉屑之露同蠲。</p>
到了唐初,葡萄仍是难得之物。</p>
据《大唐新语》记载,李渊一次大宴群臣,侍中陈叔达分得几粒葡萄,却执而不食。李渊诧异地问起缘故,陈叔达回道:臣母患口干,求之不得。李渊一听,这可是大孝子啊,当即赐帛百匹,令他给母亲买营养品。</p>
贞观十四年,唐灭高昌,带回了优质的葡萄种苗和酿造技法。</p>
所以才有后来王昌龄写荡漾着葡萄酒香气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p>
武德年间的李渊:“几颗葡萄,至于吗!”</p>
转头看向被寄予厚望的次子兼新任太子李世民,赶快把高昌国王捉来长安给耶耶跳舞!</p>
糊糊:“一场战争,开启了葡萄酒在中原的广泛传播。也是战争,让葡萄酒中原的真正酿酒法失传了。</p>
原本除了从西域传来的葡萄酒,中原自酿的葡萄酒大体上都是按《北山酒经》上写的葡萄与米混合后加曲的方法酿制,味道并不好。</p>
但是从宋朝的诗篇中却可以看到,自酿的葡萄酒也在不断改良味道。</p>
两宋时期葡萄酒依旧是苏东坡等人诗词中常见的宴饮物品,到了两宋末年经过战乱,真正的葡萄酒酿酒法在中原差不多已失传。</p>
两宋之后,大量中原文化遗失,改良方法,也在战争中失传。</p>
由于元代跟西域交往密切,所以酿造葡萄酒就使用了多种西域工艺,进一步冲击了中原自酿方法。</p>
但是在元代,葡萄酒达到了自己地位的巅峰,与马奶酒一同被皇室列为国饮,还规定太庙祭祀先祖时必须使用葡萄酒。</p>
元朝的葡萄酒在民间也很普及,内陆产量很大,百姓都能自己酿制。</p>
这应该与元代统治者对葡萄酒的税收政策和其它扶持政策有关:粮食酒税收标准是25%,葡萄酒是6%,原因大概就在于葡萄酒并不占用宝贵的粮食储备。</p>
明朝人同样爱喝葡萄酒,当时生产葡萄酒的方法有原酿葡萄酒和葡萄蒸馏酒。这两种酿造葡萄酒的方法,在明朝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明朝的葡萄酒口感、保存方法、工艺,都日趋成熟。”</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