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李家父子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章 李家父子,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无论是‘叛乱’前后,李白杜甫都曾为永王发声。</p>
如果说李白向来低情商,是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但他没胆子参与叛乱吧!</p>
杜甫的立场更为干净,授钺亲贤往,卑宫制诏遥。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箫韶。</p>
说的就是当时李璘被唐玄宗任命为四道节度使的事。</p>
所以,永王南下江东的行动绝非意图分庭抗礼,而是为了整顿兵马粮饷,然后徐图北伐。</p>
执行玄宗的旨意说明什么?</p>
自然是作为玄宗的臣下,没有把身在灵武,已经登位的新君放在眼里。</p>
最后做了父亲和哥哥角力的政治牺牲品。”</p>
迷雾麋鹿迷了路:原先以为是玄宗肃宗永王三方拉扯,献祭了睢阳。</p>
结果是玄宗肃宗斗法,倒霉的是睢阳永王和李白。</p>
孟婆来碗豆浆:代宗不光给永王平反,他还把被肃宗杀了的弟弟建宁王追封为皇帝。</p>
唐之前,追封皇帝一般是高位的父兄。</p>
代宗反向追封弟弟。</p>
言不由衷:肃宗和儿子之间的恩怨,可以理解为,小号的李渊杀了小号的李世民。</p>
然后稍微大点的小号代宗继位,追封为平乱立下汗马功劳的弟弟为皇帝。</p>
痴人说梦:这么一对比,二凤算孝子,他真的让李渊,好好做太上皇。</p>
寻仙三人组,好像明白,又好像不明白。</p>
连自诩“清醒”的高适也是迷迷糊糊,拧眉道:“永王没有叛乱,平叛作甚?”</p>
杜甫一言以蔽之,“争权夺利。”</p>
官场好危险。</p>
转而问起另一个问题,“之前是不是提过,当今托付后事,是代宗。”</p>
李白点头,“嗯。”</p>
醉月而死,虽然美好,但还是左拾遗更好。</p>
代宗有眼光。</p>
糊糊:“视角放到另一方,杜甫行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之景。</p>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挥笔写就‘三吏三别’</p>
关中大旱,灾民四处逃荒。杜甫不得已弃官,流寓秦州,一路漂泊,取道入蜀。</p>
此时主政蜀地的剑南节度使叫严武,是杜甫家的世交。</p>
在严武的帮助下,杜甫在蓉城浣花溪旁营建草堂。</p>
在草堂中,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p>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p>
杜甫在蜀地八年,期间几乎是严武高适交替主政。</p>
有两位好友照拂,杜甫生活尚且平稳,同时进入创作全盛期。</p>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p>
《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p>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p>
严武和高适先后离世,杜甫就此离开蓉城,寄居夔州。</p>
写下被誉为‘七绝第一’《登高》。</p>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p>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p>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p>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p>
一句当中,字字皆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