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东坡肉
一灯阑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章 东坡肉,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一灯阑珊,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乾隆仰慕道:“坡仙!”手痒,又想盖章了。</p>
赵匡胤:“北宋?”难免想起东西周汉。</p>
糊糊:“苏轼二十一岁高中进士,母亲去世回家丁忧,三年后二十四岁,正式出任官职。”</p>
苏轼此去开封必然高中,但想到母亲寿数不永,果断道:“父亲,我不去开封了,回家陪母亲。”</p>
苏辙:“我也是。”</p>
苏洵同样心忧妻子,“回回回!”</p>
糊糊:“苏轼的前半生,天之骄子,家人喜欢、皇帝喜欢、太后喜欢、同僚喜欢、百姓喜欢……走到哪儿都是最受欢迎的,北宋第一爱豆实至名归。”</p>
“直到三十四那年,遇见他的一生之敌——王安石。”</p>
“为改善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开始了,是为新党;而苏轼觉得新法太激进反对,成为旧党。”</p>
“于是他就被贬了,从此后官途起落落落落落落……”</p>
百忍成金:谁能想到,当他身陷囹圄时,救他的也是王安石。</p>
言不由衷:所以王安石是政治家改革家,而苏轼只是一个吃货和文人。</p>
独自飞翔:是个好官,却不会当官。</p>
苏轼:王安石,他记住这个名字了。</p>
糊糊:“苏轼的官途总结起来就是,不是在贬官,就是在贬官的路上。”</p>
天幕放出一张苏轼的贬官路线图。</p>
来源网络</p>
苏洵看着天上的图画,险些把大宋边境踏遍,眼角抽抽,“儿啊,这官不做也罢。”</p>
从古至今,也没几人有这样曲折的为官经历。</p>
李世民:“还去过崖州!”真汉子。</p>
糊糊:“我们今天看这张图,没有任何感触,觉得都是好地方,好吃好喝好玩。”</p>
“但将时代的指针拨向北宋时期,苏轼任官的地方大部分是穷山恶水。”</p>
“也就北宋的疆域不够大,最北才到定州。”</p>
“北宋要是支棱起来,我们今天说不定还能吃到东坡大盘鸡,东坡小鸡炖蘑菇,东坡北海鲑鱼十八吃……”</p>
迷雾麋鹿迷了路:热烈欢迎东坡大大来我家乡做客,老家在宁古塔北边,山参蘑菇木耳长得老好了。</p>
彩云之南:欢迎来我家乡,滇黔川渝永远是一家人。</p>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我们这里水果多了去,不比荔枝差。</p>
赵匡胤失落道:“燕云十六州,终究还是没收回来!”</p>
贞观群臣被先前的巨唐晃花了眼,看着巴掌大的北宋疆域,实在提不起兴趣。</p>
这是大一统的王朝,还是割据政权?</p>
程咬金代满朝文武说出心声,“北宋,真弱!”</p>
李世民:“宁古塔是?”</p>
李绩:“或在靺鞨之地。”</p>
李世民:“彩云之南?”</p>
李绩:“六诏。”</p>
李世民:“那吐鲁番?”</p>
侯君集:“在高昌境内。”</p>
也就是说,大唐打下的基业,碎叶城虽然丢了,但总有些地方守下来,且经营得不错。</p>
乾隆:“宁古塔北边还有人烟?”而且看起来生活得还不错。</p>
糊糊:“苏轼被贬的第一站是杭州,就是那个‘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p>
“当然苏轼去的时候,条件肯定没有那么好。发动群众疏浚西湖,从此西湖烟水渺渺,绿波盈盈。”</p>
“留下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名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p>
“时至今日,还在为杭州人民创造GDP。”</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