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升官
李九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0章 升官,红楼尤氏:谁都别想出家,李九戒,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行了。贾将军既没耽误衙门公事,算不上因私费公。不必再讨论此事了。”</p>
皇帝盖棺定论,刘大人只好悻悻退下。</p>
一个刘大人倒下了,一个陈大人站了出来。</p>
“启禀皇上,贾家儿媳尤氏欲开办绣坊,行商贾之事。臣要告宁国府与民争利,有负皇恩。”</p>
凡在朝廷上的勋贵们面面相觑,不知贾敬这又是演的哪一出。</p>
不说如今士农工商的贵贱排序,就刑法就有规定,官员不可经商,免得以势压人,与民争利。</p>
于是像薛家这种商户便成了某些官员的“掮客”,用这个词甚至都不太妥当,可以用钱袋子来形容。</p>
用四大家族来举例,其余三家利用权势为薛家保驾护航,而薛家则利用保护伞扩大自己的经营,四家相辅相成,各自得利。</p>
见微知着,既有一个“四大家族”,未知晓的不知还有多少个这样的家族。</p>
今日站在朝堂上的,细查查,没有一家不和商家有牵连的,但是民不举官不究,众人彼此心照不宣罢了。</p>
勋贵们你看我,我看你,这下谁也不敢站出来替贾敬说话。</p>
皇帝笑道:“这事贾敬上书和我说了,苏州拐子一案,找回的孩子上百个无处可去,他家儿媳尤氏看着可怜,便想着开办绣坊,让这些孩子有处可去。”</p>
“皇上,”张大人不依不饶:“想要照顾这些孩子,有千种万种办法,何必行商贾之事呢。贾府偌大权势,谁敢与他相争,势必会影响其他的商户。何况,开了这个口子,以后必然屡禁不止。请皇上三思。”</p>
皇帝不悦,说道:“那你说说,那些孩子怎么安置?”</p>
“这……自然是要由户部拨款修建善堂,安置那群孩子。”张大人低头说道。</p>
户部侍郎出来哭穷:“禀告皇上,西北战事吃紧,还有灾区援建,处处都要花钱,户部实在拿不出银子了。”</p>
还有太上皇要修行宫,户部都没好说出来,免得显得是在影射太上皇为了享乐不管百姓。</p>
户部多是皇帝的心腹,自然知道皇帝是支持贾家的。</p>
这一两百孩子,朝廷自然养得起。可是怎么养,要养几年,何人监管,户部自己也算不清楚,自然也想甩出去。</p>
皇帝俯视群臣,冷笑一声:“张御史,你说呢。”</p>
张大人赶紧跪下,道:“皇上,不过区区一百多个小孩,能用几个钱,户部句句实是推脱之辞。”</p>
“推脱之辞?”户部侍郎冷笑道:“张大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些孩子吃什么,喝什么,住哪里,长大以后做什么营生?纵使户部拨了款,何人监管?”</p>
一连串的问题把张大人问得冷汗直流,他俯首磕地,嗡声道:“臣不过是御史,只管官员的风纪监察,这些本是户部职责所在,怎么能问臣呢?”</p>
皇帝笑道:“看来张御史也不过如此。那有谁能回答户部侍郎的问题?”</p>
众人默然。</p>
“那你说,”皇帝指着户部侍郎,“既张大人说这是你们的职责,你给我讲讲,这些孩子该如何安置。”</p>
户部尚书盘大人站出来答道:“回皇上,且不论花费,单是考虑到这些孩子日后的前程,臣请皇上准许尤氏开办绣坊。”</p>
顿时朝堂上议论纷纷。</p>
盘大人接着道:“江南之地,土地肥沃,每年税收也可观。我听说当地绣娘不知多少年才能培养出一个,女子们都向往之。</p>
既贾府有心,愿意给这群孩子铺一条锦绣之路,万民知晓后也会觉皇恩浩荡。”</p>
这些孩子都是可怜人,现在沦落如孤儿一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