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疲惫不堪
韩逆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2章 疲惫不堪,重生激荡年代,寻宝起家!,韩逆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漫长的等待中,秋收如期而至。</p>
这一年,知青们首次真正参与到秋季丰收中,临时学校也放假让学生回家助力,大的孩子下田挣工分,小的负责家务,整个村庄同心协力,挥汗如雨,为新一年的生活播下希望的种子。</p>
春耕时,村里的粮食储备已大致估量完毕,预计能支持今年三分之一的公粮需求。</p>
因此,他们征求了老人们的建议,额外种植了棉花等其他作物。</p>
东北的严冬需要保暖,棉花虽然定量发放,但婚嫁添置衣物的需求使得棉花成了必需品。</p>
就这样,村庄里的农田里,满眼都是金黄的油菜花。收棉花是一项细致活,既要小心摘取以免刺伤,还要剔除棉桃壳和秧叶,确保纤维纯净。</p>
棉花生长周期长,需分期收割,起初是轮流收其他作物,然后才轮到棉花。</p>
这种交替作业方式,使人们疲惫不堪,即使路红精心烹饪也无法恢复大家的食欲。</p>
最终,村长下了命令,秋收期间确保体力,为激发士气,决定先宰一头猪,待粮食收获后再宰一头。</p>
这头猪是知青点的,以公价出售,工分结算后,村民会分享其收益。</p>
这头猪得益于清晨露珠的新鲜青草和江言暗中添加的饲料,半年间体重猛增,杀后秤重竟达二百二十多斤,加上皮毛,足足二百四十斤,村民们的喜悦溢于言表,纷纷称赞知青们为出色的养猪能手。</p>
张长庆意外地获得了这个赞誉,谁也没料到这句戏谑的话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荣誉。</p>
丰收季节来临,知青们的劳动热情高涨,因为他们视那挺拔的高粱为村里的甜蜜宝藏。</p>
挑选高粱杆的重任落在了张长庆和何建国肩上,女知青们只能在一旁艳羡地注视。</p>
何建国深知妻子的期待,特意精选出最饱满的高粱杆,细心剁成节,用布条精心包裹,分给江言,剩下的则馈赠给了张清芳和路红。</p>
尽管嘴上埋怨何建国的“偏心”,两个姑娘心里却是暖洋洋的。</p>
高粱杆不再只是喂猪的原料,而是变成了她们窗台上的一抹艺术,那是刘爱民的巧手之作,他编织的小筐、梳篦,甚至微型家具和蝈蝈笼,都精致得如同工艺品,令人惊叹。</p>
孩子们看到这些,不服气地拿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用高粱杆制作出各种奇特的小动物和装饰,瞬间让原本闲置的高粱杆变得抢手。</p>
江言脑中灵光一闪,虽然不能直接买卖,但国家收购站不是机会吗?她决定带着精心挑选的两件杰作,前往土特产收购站碰运气。</p>
刘爱民听后,提议稍待,他跑去向村长争取,最终得到了额外的高粱杆资源。</p>
他一夜未眠,用这些杆子雕刻出一座比例精确的白塔模型,还找来木匠帮忙上漆,其工艺之精湛,连何建国也不禁赞叹。</p>
江言小心翼翼地将它装入木盒,两人带着这份骄傲的作品,走向了收购站。</p>
任何企事业单位都在寻求增值之道,即便国营也不例外,他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收益,更是荣誉和影响力。</p>
江言明白了,这样的创意正是他们所推崇的,于是,收购站欣然接纳了这个小巧的白塔,鼓励农民在农闲时间以创新的方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价值,只要作品能像这白塔一样精美。</p>
这个白塔模型最终卖出了惊人的二十五元,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p>
江言回来时,刘爱民激动得手都在颤抖,他将其中五元寄回家,剩下的十元用于资助临时学校,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p>
老村长虽然欣慰于村民们的创新精神,但他对此抱持审慎态度,担心这种娱乐活动会让大家忽视农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