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炎龙日报》
三思两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章 《炎龙日报》,女帝欠了我百万亿:只能生娃抵账,三思两行,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近。</p>
帝都凤京城,发生了一件重大的非常引人关注的事情。</p>
帝国皇家报社宣告成立了!</p>
该报社拥有一座占地百亩的官邸,作为场地,招募了编辑、采风记者、特约时评员、排版工、印刷工、发行员、电报员等工作人员数百名。</p>
另外还在帝国的38个省的省城,同步建立了‘帝国皇家报社’的分社机构,也都会招聘上百名的雇员,同样具有报刊发行、采访调查等基本职能,日常的管理与经营,只需对上级总社汇报,地方势力不得插手。</p>
而且,为了实现让同一份的报纸,在全国多地同步发行上市,做到极好的时效性,女帝还从自己的内帑中,掏出了3000万龙元的资金,从江南商会那边,采购了50台的报纸传真机,平均每台售价60万龙元,功能是通过无线电传输的方式,把总社排版好的版面内容,不论是文字还是图片,都能不失真的传送到其他传真机上,然后复印出完全一样的版面。</p>
具有传输速率较快、信息不易丢包、可傻瓜化操作等特点。</p>
可以说,这类的‘报纸传真机’,就是在无线电报机基础上,升级换代了的产品,即便每秒的信息传输速率,只有100个字节,但较之于电报机,有了上百倍的提升。</p>
唯一的缺点就是设备体积较大,造价昂贵,只有少数机构才能用得起,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条件。</p>
当然。</p>
在西方的圣安教国,传真机也已发明了出来,性能更加先进,得到了小范围的应用,只是价格更贵,售后服务难以保障,不如购买江南商会研制的国产‘传真机’,即便现在的性能是落后些,但后面会不断的升级改进,并降低成本,直至全面推广。</p>
至于印刷报纸用的印刷机,则购买了天机阁的产品,这方面是天机阁的强项,几乎具有市场垄断的地位。</p>
另外,炎龙帝国百姓日常使用的龙元钞票,也是用天机阁制造的‘印钞机’所印制出来的,防伪性能很高。</p>
故而帝国的龙元发行权,掌握在了天机阁这个神秘的宗门中,该宗门每年靠着印钞,就进账无数,成了天下最富有的宗门。</p>
该宗门也知道滥发纸币会导致恶性通胀,所以较为克制,还主动派出高手,残酷打击仿造假币的行为,经常杀的人头滚滚,为维持龙元购买力的稳定性,做出了巨大贡献。</p>
不仅如此,天机阁还是炎龙帝国建立的从龙功臣,是镇国机甲的生产厂家,所以历代的女帝,对天机阁都非常的尊重,不敢有针对之举,哪怕是龙元发行权这么重要的权利,也从未想过收回——或者说不敢收回。</p>
扯远了。</p>
总之,采取了种种动作,添置了大批硬件,累计耗费了上亿龙元,帝国皇家报社这个机构的框架,算是成功搭建起来了。</p>
下一步!</p>
就是报纸的正式发行了。</p>
而跟李奇私下探讨一番后,女帝决定把报纸的名称,定为《炎龙日报》,即‘帝国百姓每天都应当看的报纸’。</p>
发行频率为每日一期,一年到头永不停刊,如同帝国即将开始的改革,一日都不会停歇,要用这份报纸,记录着帝国发生的点滴改变,构成一根连续的时光观察轴。</p>
发行的数量,不会少于百万份,成为帝国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时效性最强的报纸,未来可能会增加到500万、1000万乃至上亿份。</p>
发行《炎龙日报》的目的,则主要是为帝国接下来的改革而服务。</p>
因为李奇在《大国战略》一书中,说的非常明确,任何重大的改革,都是舆论先行,要开展大规模的造势,引起最广泛的讨论。</p>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的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才便于推行具体的改革措施,不经过充分论战,便贸然实施的改革,不管出发点再好,可行性再高,也必然失败,只会让现状变的更加糟糕。</p>
可即便知道了这些道理。</p>
也清晰的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去前进。</p>
但到了具体操作与实施层面,女帝凤武璃玥,还是陷入到心里没底、颇为茫然的状态,仅仅在《炎龙日报》这步布局上,她就冒出了非常多的问题。</p>
皇家报社的社长,由谁来担任?</p>
报纸第一期的排版内容,该怎么去做,头版头篇的文章,要怎么写,由谁来写?</p>
以及具体的运作流程等,这些她全然不懂,而帝国内懂的人,不超过一掌之数,这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新生事物,像是在从无到有的,建造一座楼阁,还得自己准备砖木,稍有不慎,就会出现重大失误,甚至损害帝国的公信力。</p>
怎么办?</p>
凤鸣宫内。</p>
女帝凤武璃玥的凤眸,只得看向李奇,对他说道:</p>
“李奇,皇家报社的社长,就让你来担任;首席时评员,也由你来当;宣告帝国即将发起改革、代表打响第一枪的文章,由你来写……这些事都交给你办,应该没有问题,也是你最擅长的领域吧?”</p>
听到这话。</p>
李奇忍不住想翻一个白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