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剑倾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8章 谁是守墓之人?,非是人间惊鸿客,十一剑倾城,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谨言想到驼峰岭酒肆店小二说的话,官府中的人乔装打扮成武林人士,他们上杨家山定是为了寻找藏宝之地。</p>
在山坳上,苏谨言就见到官府中的人,这就更加证实了苏谨言心中所想。</p>
可这事为何弄得江湖之人皆知晓呢?人尽皆知呀,引来如此多的江湖人士上杨家山寻找宝藏。</p>
官府之人应是多次上山寻找无果,再有就是,守墓人既然守着宝藏,这官府之人上山来寻宝藏,他们必定会阻拦或杀之。</p>
杨家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官府拿守墓人没办法,他们才心生一计,于江湖散布杨家山有宝贝的谣言,也非是谣言,杨家山确实有宝贝,他们是想借助武林人士找出藏宝之地。</p>
知道宝贝藏于杨家山何处?官兵才会大举进犯杨家山,把江湖人士和守墓之人一网打尽。</p>
好计策,一举两得。</p>
看来这宝贝真是不少呀,官府之人才会有如此心思。</p>
普信大师看向苏谨言,道:“苏施主,应是猜到老衲和普慧师弟等人为何上杨家山了吧?”</p>
普信大师如此言,苏谨言怎会不知晓,怪不得普信大师曾多次提到大部分人,他们是收到求救书信才上杨家山来。</p>
苏谨言当时还以为普信大师口中的少部分人,他们是冲着宝藏才上山来的,原来普信大师口中的少部分人,这少部分人包括了守墓之人。</p>
苏谨言点头道:“大师,那这群人中是否有守墓之人?”</p>
苏谨言的想法很简单,若是有守墓之人,他会着重留意一下他们,他不想和守墓人发生误会,他可没有夺宝的心思。</p>
普信大师微微点头。他告诉苏谨言这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普能方丈圆寂后,他们查过苏谨言,他们这次上山来,并不是从驼峰岭而来,他们是从杨家湖西北山中的杨家庙而来。</p>
普信普慧两位大师见过杨家庙里的守墓人,虽然杨家湖西北山中的杨家庙并非是真正的杨家庙,可守在那里的杨家守墓人非是他们两人可以仰望,正因如此,他们才会从那里上杨家山。</p>
二月初二,千年只出现一次的天狼峰在那一天会出现,而在那一天,天下文试会开卷文比,这显然金国皇帝和宋国皇帝,两国皇帝对杨家山守墓人守的是何宝贝,心中已有了猜测。</p>
二月初二,龙抬头,杨家山是否真的会有真龙抬头?普信普惠两位大师并不知晓,他们从未见过。</p>
杨家湖西北山中杨家庙的守墓人见过,他还不止见过一次。</p>
普信普慧从杨家湖西北山中的杨家庙入山,他们两人跪拜于杨家庙处,聆听过杨家庙里面守墓人之音,他们两人才对苏谨言有了新的认知。</p>
二月初二杨家山会有真龙抬头,天狼峰千年才出现一次的事,普信大师并未向苏谨言说起。</p>
普信大师见苏谨言问起这里是否还有守墓人,普信大师看向夜莺,红鸢,魅影所待的方向,点头道:“有,守墓之人非是杨门一家,天泉寺是守墓人,蝶舞世家他们也是守墓人。”</p>
蝶舞世家是守墓人,在普信大师提到守墓人非是杨家一门,是一群人的时候,苏谨言就有猜测过,天泉寺是守墓人,那么这一群人之中应该还有守墓人,他想到了蝶舞山庄。</p>
蝶舞山庄在杨家山的山上,蝶舞世家很有可能就是守墓人,这一时,苏谨言从普信大师口中得知蝶舞世家是守墓人,苏谨言并未有多大情绪起伏。</p>
守墓人之事重大,并非每一个守墓世家的人全部会知晓这件事,天泉寺的和尚并非每个和尚知道他们天泉寺的使命,应是核心人物才知守墓人之事。</p>
苏谨言可以肯定夜莺,红鸢并不知守墓人之事,甚至蝶清影此时也未必知晓守墓人之事,除非蝶知永把蝶清影当作守墓人来培养,蝶知永才会把蝶舞世家是守墓世家之事告知蝶清影。</p>
苏谨言并没有相问普信大师,守墓人守的到底是什么宝物,他沉默了一会儿,看向黑压压的人头,喃喃道:“大师,这些人真的会为了得到宝物,不惜丢掉惜命吗?宝物真的对他们来说有那么重要吗?命没了,有宝物又有何用?”</p>
普信大师双手合十,道:“官府之中的人能下得如此一盘大棋,皆是抓住了人之贪欲无止境这一点,人之贪欲,是不可理喻的。老纳认为,苏施主有此想法,苏施主就不会为了宝物,心生贪念,自也不会枉送性命。”</p>
普信大师话语微顿,叹道:“人之贪念,可悲可叹。”</p>
苏谨言哑然,是呀,人之贪念,可悲可叹。</p>
苏谨言是见到这么多武林人士,他们皆是为宝物而来杨家山,还听说死了不少人,仍是有许多人陆续上山,他才随口一说。</p>
普信大师却给他上了一课,人起贪念,欲望无边,可悲可叹。</p>
虽然说,有许多人如他一般,这最初的想法并非为了上杨家山夺宝,他们是因为收到求救书信才上山,可未必他们没有抱着夺宝之心,即使没有抱着夺宝之心上山来,可见到宝物之后,谁又能保证不动心呢?</p>
苏谨言可不认为他是圣人,虽然他是圣人之后,苏谨言并不知道,他见到宝物的那一刻他会是什么心情,是否还能保持理智,又是否完全失去了自我,连命怎么丢的都不能知晓。</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