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涩道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一章:要按我教规矩来,爆改大明朝,羞涩道士,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说完稍顿了顿,又觉得应该再努力上进一点,就尝试着问詹闶:“公爷要建这郑旦亭,是诸暨的福气啊。下官斗胆,讨公爷一幅字,镌刻于亭内,也好叫本地百姓都沾沾公爷的仙气。”
靖难之役打了两年多,阿棣登基都三个月了,吴进当然听说过詹闶的一些事迹。他提出这个留字的套路,还真不是刻意为难,这里边操作的套路多着呢。
假如詹闶的字真拿不出手,或者说詹闶压根儿就不愿意,自然会直接拒绝。可但凡詹闶愿意,哪怕字写得再丑,都能通过后期描绘加工变得俊朗飘逸起来。至于说些什么,并不是其中的关键,他要的是詹闶这个人名。
本来就带着目的性,这套路詹闶还真不想拒绝。想了想当初自己有个朋友,就专门给郑旦亭写过一首诗,现在拿出来稍微加工一下,倒也挺合适的。
詹闶只要答应,其
他的就不用管了。下官在自己的地盘陪着上官出游,各项准备自然是早就安排妥帖的,很快就有随行人员把带着的笔墨纸砚和书案布置好,等着詹闶挥毫泼墨。
这种现象,古往今来,以至未来,全天下都是如此,詹闶并不觉得自己说点什么就能转变。就这么随方就圆吧,到了该消失的时候,自然会消失的。
书法这件事,原来他也多少学过几天。来到这个世界后,更是毛笔和水笔各占一半使用概率,写几个字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研墨,这个不用别人掺和,随行的桂儿马上就跑到身边:“老爷,桂儿来给您研磨吧,别人做的怕是不得心思呢。”
这丫头是没救了,仗着光天化日的还有外人在场,竟然连称呼都换成了“老爷”,这往后要出乱子啊。
心里暗暗为自己悲哀着,面上又不能表现出来,詹闶只好把这股子气愤全都发泄在笔头上。
蘸墨,舔笔,唰唰唰,洁白的宣纸上留下四行简体大字:妙计倾吴功有成,浣纱溪东义难鸣。闻得丽姬千般好,愿与郑儿抱不平。
吴进为首的一帮子人们,在旁边看着忍不住拊掌叫好:“公爷写的一笔好字啊,字好诗更好,浑然天成,浑然天成啊。”
禁止转码、禁止阅读模式,下面内容隐藏,请退出阅读模式!
吴进忙不迭地点头应下,其实根本不用詹闶说,这种错误打死他都不会犯的。即便是不巴结詹闶,也得尊重他靖国公和太子太保的身份,跟皇帝面前歪几下嘴不要太容易。
西施之死,在《墨子》中有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就是说西施被沉江而死是因为她的美貌。西施和范蠡荡舟而去的故事首次应该是出现在《越绝书》里,《越绝书》成书最早也已经是东汉时期了,比《墨子》晚了四百年左右。而在《越绝书》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吴越春秋》中也有类似记载:“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而终”,就是说越人把西施装进牛皮袋子扔到江里淹死。鸱夷——牛马皮革做的袋子,
另外关于郑旦之死,贫道大胆假设一下——郑旦死在了吴国,很可能就是一出苦肉计,
和周瑜打黄盖的区别估计不大。两个或者更多的间谍,在敌国的后宫里潜伏执行任务,怎么不得彼此之间有个互动。为了取信于敌人,或者出现了暴露的危险,那么,牺牲掉另外的一个,保全更有可能留下来完成任务的那个,根本就是常规手段。怀孩子什么的都是鬼扯,连青楼里的姑娘都知道怎么操作,去做间谍的能不提前准备好吗?所以,这个故事很可能就是郑旦为了任务成功,做出主动性牺牲的选择。一家之言,闲扯而已,不必太认真。
《爆改大明朝》来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