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非独孤之功
秃然好像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8章 非独孤之功,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秃然好像你,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除了南中之乱,便是北方的先零羌之乱,这件事刘禅全权交给了姜维。</p>
一方面是信任他,另一方面是刘禅麾下也没有另一个熟悉羌人且有足够才能独当一面的人了。</p>
毕竟是阴谋阳谋并用,许多事还是要保密的。</p>
以至于目前姜维的计划进行到哪一步了,由于间隔千里,成都这边也没有准确消息。</p>
一南一北的乱局都在边界地区,远离百姓,故而境内的生产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p>
所以各地的建设以及农业生产都在有序进行。</p>
朝廷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了内部安民和生产上,边疆的战事并没有让刘禅付出太大精力。</p>
夏收的粮食陆续入仓,成功的让因为战争而飙升的粮价腰斩。</p>
虽然九月份的时候,市面上的粮食依旧堪称昂贵。</p>
但走在田间,看着那结满果实而穗弯弯的大片大片即将丰收的稻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始终止不住。</p>
等秋收之后,粮价将会进一步下跌,基本上便能回归到正常价格。</p>
刘禅不仅多次派出暗探四处监察,自己也常抽空去视察农田。</p>
上行下效之下,所有官吏都知道农事是朝廷最重要的事情。</p>
没有人敢在这方面偷奸耍滑。</p>
其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p>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农业的命脉,朝廷对它的维护特别注重。</p>
原本汉代只有郡太守的属官都水掾,在管理全郡水利的同时兼管此堰。</p>
在诸葛亮的建议下,朝廷在都江堰设“堰官”,创专职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例。</p>
并且配备了一支一千两百人的队伍,专门负责维护都江堰。</p>
通过制度性设计,为后世树立样板,将都江堰维护工作保持长远。</p>
因此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基本上不会有蝗灾和旱灾风险。</p>
粮食丰收百姓便能安居乐业,此地便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p>
现阶段并不用担心谷贱伤农的问题,因为这个时代粮食是远远不够吃的。</p>
将来真要是到了物产丰盈,丰衣足食的时候,朝廷也可以采用‘籴粜法’(fa,三声)来稳定粮价。</p>
此外,在汉中也在全力进行生产建设。</p>
先前,邓艾在总领汉中屯田事宜的时候,曾经亲自考察制作了一份山川流水舆图。</p>
并建议朝廷修筑水渠、河堰水利工程七十二处。</p>
若是建成,便能够灌溉汉中良田二十余万亩。</p>
使之没有蝗灾还能增产增收,让汉中沃土充分发挥它的生产能力。</p>
只可惜,当时朝廷要集中力量北伐,无法在汉中大兴土木,因此这份奏疏被搁置了。</p>
而北伐结束之后,邓艾的这份奏疏被诸葛亮看到,并且当即引起他的十二分重视。</p>
诸葛亮检验并完善了“踵迹增筑”的“山河堰”等水利工程的施工方案。</p>
当丞相在朝堂提出这件事后,立刻引起激烈讨论。</p>
不少人表态支持诸葛亮的建议,觉得这样做对朝廷十分有利。</p>
当然,也出现了反对派。</p>
李严等一批官员表示应该集中精力建设蜀中,蜀中人多,可以就近安置。</p>
建设汉中的话还需要持续向那里移民,事倍而功半。</p>
不过诸葛亮据理力争,表示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p>
朝廷势必要拿下关中,建设汉中将大有利于将来。</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