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董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闲不住的李善长,锦衣卫创始人,小古董儿,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单是王小十收到了这封信,朱元璋也同样收到了这样一封信。信上的大致内容也基本相同。</p>
王小十看过信后,将信撕扯了一个粉碎。“立即整军,奔赴滁州。”</p>
…………</p>
“是徐达将军叫你来的吧?”常遇春此番是死里逃生,平白捡回了一条命。原本一路跟随在他身边的亲军也只剩下了一个人,此战可谓是凶险异常。</p>
“这回一可是猜错了。”陆仲亨道:“虽然是徐达下的令,可出这主意的却是李善长。”</p>
“李善长?”虽然李善长投效滁州的时间已经不短,却因为郭天叙的事情,使得众位将军们始终和他不慕。而朱元璋也只是让其处理滁州政事,也从未许过他调兵的职能。“怎么是李善长呢?”</p>
陆仲亨道:“在滁州听说了采石矶的事情,徐达就找我们商议。这时候李善长突然冒了出来,说是常将军你勇武过人,必然能够突出重围。而所撤的方向必然是这里,请徐达派人来接应。这不,我就到了嘛!”</p>
“徐达信他?”</p>
“由不得不信。”陆仲亨接着道:“李善长分析的头头是道。按他所说,元十英突袭采石矶,代表着元廷的态度。朝廷不会甘心让义军占据了集庆。”</p>
常遇春道:“不甘心又如何?大帅此刻已经进了集庆城。”</p>
“没错。可元廷一但腾出手来,必然会对集庆用兵,那个时候我们的压力就大了。所以李善长认为,应当把颍州的刘福通部义军也拉拢过来。”</p>
如今,书信也已经送到了刘福通处,请他截断北面元十英的退路,和两家之力,一举吞掉元十英和集庆溃军。</p>
刘福通年前刚刚在颍州失利,不得已退归濠州,拥立韩林儿称帝。那场溃败,让他在义军中声势大减,此刻他正是渴望一场胜利的时候。李善长此举,可谓正是在其瞌睡时送来了一个枕头。</p>
当下,刘福通调兵遣将,准备截断濠州北通元廷的要道。</p>
南面,太平的战事已定,耿炳用兵扎和州、太平两地,元十英南下无路。东西各有滁州、集庆的大军阻隔,北面又被刘福通截断,可谓成了困兽之势。</p>
李善长这次的献计同样不多,却招招都是在对方的命门之上。待等详细的计划呈到了朱元璋的案头时,也令其不住的点头。</p>
李善长这人还是有本事的。其眼光之独到,比刘伯温也不遑多让。</p>
“先生可有意见?”朱元璋问道。听其如此一说,刘伯温便知他动了心。“大帅果然是能够网罗天下贤才。这位李善长先生才名不虚,这一手看似是为了全歼元十英所部,实则意味深长啊!”</p>
“怎么讲?”朱元璋一副虚心求教的态度。</p>
刘伯温道:“元十英其人,乃是元廷右丞相的女婿,身份不俗。若是他死在了集庆,必然会招来元廷的报复。而若是将濠州的刘福通也拉上,朝廷的火力就无从沾染到集庆了。在地理位置上,濠州就是一道屏障。而韩林儿又称了帝,元廷必然要拿他开刀,将军可在集庆坐山观虎斗,趁机发展实力。”</p>
朱元璋拿着信件又是瞧了瞧。刘伯温的这番话,在徐达的来信中也有详述。李善长正是有此打算,才说动了徐达。通过这两人的话中来看,联合刘福通,对于朱元璋是有利而无害,他自然没有理由拒绝。</p>
“传令,调拨半数兵马随我出城,迎击元十英部。”将领一下,便再无更改。</p>
刘伯温插言道:“大帅,定要记得让元十英死在刘福通的手里。全歼所部后,兵马器械也都可送予刘福通,即交下了这个人情,又可进一步将元廷的仇恨转移。”</p>
“有劳先生费心了!”朱元璋哪里不知道,刘伯温和李善长两人连番献计,不过都是被彼此刺激到了。李善长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他在滁州搅风搅雨,无外乎是要体现他的重要性。如今又来了个刘伯温,他自然要显得自己更为重要。</p>
同样的,似他们两个这般的聪明人,虽然免不得内斗一番,却也不会平白耗损了义军中的实力。就像这次,李善长就极力主张派人接应常遇春,为的就是不让这一员虎将早早丧身疆场。同时,亦可借此机会和这群淮西将军拉拢关系。</p>
却说王小十这一路,一行数千人之众,浩浩荡荡的奔向滁州城方向。半路上却发现,大队的人马出现在眼前,高举这大旗向着自己而来。通过旗帜可以判断出,正是徐达所部。</p>
两相回合后,王小十终于见到了徐达。“你怎么来了?大军出来,滁州岂不危险?”</p>
徐达道:“不打紧。陆仲亨接回了常遇春,再加上城内的兵力,两人守城有余。我这次来是要将元十英困死在淮西。”</p>
这时候,后军又过来一人。李善长此番在马上同行,向着王小十拱手施礼。“王将军久违了!”</p>
王小十知道,这定然是徐达不放心将李善长留在滁州,才特意将其待在身边。对于这点,李善长心知肚明,不过他却并不担心。如今他已经彻底倒向了朱元璋,只要此次功成,他非但性命无忧,更兼是地位就此稳固。</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