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五一节 急行军,明末有钱人,笔讷,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要说女真大汗皇太极比袁崇焕强在哪里,那就是他作为满洲八旗的共主,同崇祯皇帝平起平坐的人物,却异常懂得听取臣下的意见。</p>
十一月十五日当晚,皇太极便采纳了范文程、李永芳的建议,趁着袁崇焕重兵集结于通州,京师附近兵力异常空虚的当口,舍去袁崇焕主力不管,而是直扑京师。</p>
如此一来——</p>
若是袁崇焕兼程来援,那就可以趁其立足未稳,寻找全歼辽东兵马的机会;若是袁崇焕按兵不动,则正好攻打京师,或许能够一举将大明朝的首脑攻破;若是京师守备森严难以攻破,便可在京师周边大肆劫掠一番,也不枉此次冒险入关。</p>
有了这条三全其美的计策,皇太极便再不犹豫,立即传令入关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共计十五万人立即各自出发,分进合击,向京师杀去。</p>
这样大的行动,若是先前大贝勒代善还在时,必然是要向皇太极提出些反对意见的。然而现在这位皇太极的死对头,被姬庆文用火枪打伤,尚且躺在床上奄奄一息,哪还顾得上同皇太极唱反调。</p>
这样一来,皇太极事权统一,麾下十余万满洲精锐齐心一致,便连夜浩浩荡荡向京师杀去。</p>
这样大规模的行动,自然逃不过锦衣卫的眼睛,当晚便将这条紧急军情报告给了崇祯皇帝。</p>
崇祯虽然贵为九五至尊,却也不过还是个十八岁的年轻人,听说满洲全军攻打京师,早已是惊慌失措,也不管京师眼下城池坚固、兵多粮足,不是旦夕之间就会被攻打下来的情况,立即连发数道旨意,部署京师防御事宜。</p>
其一是下旨年过古稀的老督师孙承宗原地起复,立即赶回京师,负责统领京师防御事宜;</p>
其二是急令驻防密云的昌平总兵尤世威、驻防顺义的大同总兵满桂、驻防三河的宣府总兵侯世禄,立即向京师靠拢,增强京师外围防御;</p>
其三便是下令驻防通州的蓟辽督师袁崇焕立即全军阻截皇太极的行动,防止发生满洲兵马围攻京师的窘境。</p>
有了崇祯皇帝这样严厉的旨意,袁崇焕便慌忙调集起全部军队,又派出无数斥候轻骑,但凡发现满洲骑兵的动向,便立即派出精兵进行阻拦。</p>
可皇太极此次全军出动,声势极为浩大,不过转眼功夫,战报便雪片似地飞进了通州城内、飞到了袁崇焕的书案之前,告诉这位蓟辽督师——皇太极这次并非缓兵之计、也不是诱敌之策,而是真真切切地想要攻打京师。</p>
没法子,袁崇焕便只能留下少数兵马驻守通州这座小城,其余主力全军出动追击皇太极。</p>
姬庆文现在名义上要听从袁崇焕的节制,自然也不能幸免,便召集全局五百军士,只随身携带两天的粮食、再将所有运送粮草的驮马全都用来牵引战车,便往京师方向行动。</p>
姬庆文所部乡勇团练都是按照“戚家军”军法训练的,行动速度比起一般步兵来说要快上许多,却终究赶不上发疯了似地追击皇太极的辽东铁骑的速度,被前头的骑兵越拖越远,只有卢象升所部“天雄军”同自己一道行动。</p>
这时候作战经验丰富的陈文昭上前提出建议:步兵行动速度再快,也赶不上骑兵,如果一路跟在战马屁股后面傻追,非但不可能追上前头的骑兵,反而容易被对手牵着鼻子走,从而陷入彻底的被动。</p>
因此,陈文昭建议部队不应跟随在敌军身后行动,而是应该截弯取直,直接赶往京师,这样才能以逸待劳,不至于让五百精兵被敌军调动得筋疲力尽。</p>
姬庆文听了这样的意见,想也不想便答应下来,便让陈文昭带领队伍向京师方向赶路。</p>
原本姬庆文还打算让随军一同行动的李元胤,利用自己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身份,收集一下沿途的情报。可现在发生了皇太极全军攻打京师这样的大事,京师周围所有的锦衣卫都被指挥使骆养性征调,弄得李元胤一个弟兄都寻不到,让姬庆文顿时成了瞎子、聋子。</p>
这让姬庆文意识到,收集情报信息这件事情,不能完全仰赖锦衣卫——不仅情报来源的稳定性难以保证,而且极易被人编造虚假的情报来蒙蔽自己——因此要想办法建立起自己的情报信息网络来。</p>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摆在姬庆文眼前的首要任务,便是如何能将五百弟兄安然送到京师城下。</p>
通州距离京师不过五十里地的距离,按照姬庆文所部的速度,急行军半天就能走到了。然而现在满洲骑兵就在附近,又没有可靠的情报通报前方消息,因此姬庆文、陈文昭也不敢下令全速前进,只能走一步、看两步,同卢象升的天雄军一同行动,向京师滚动前进。</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