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锋破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 掼跤之王,宋别,程锋破浪,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切都因“掼跤”而起。</p>
掼跤这股风潮演变成今日这般模样,溯源却是在西军(陕西境内与西夏对峙的军队,统称西军)。掼跤是军中杀人技,西军镇守的地域与吐蕃、西夏国土犬牙交错,西域狄夷各部族,皆长于徒手相搏,敌我攻防日久,自然会互相学习。</p>
西军经年累月操练,将徒手相搏之术发扬光大,随着老兵、残卒卸甲归家,掼跤就在全国兴起。</p>
掼跤,绝不是后世那种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摔跤’比赛。</p>
掼跤天生带有杀伐之气:就是要凶狠,就是要搏命!</p>
抱、摔、抓、拌的招数之外,什么扣、抠、拧、扭;掏、拐、顶、掐······有什么招式,尽管使出来!</p>
其实宋代的掼跤很像墨西哥职业摔角。</p>
上场不能带任何器械,要搜身,还要士绅签担保、自签死伤勿纠文书。虽说是很危险的运动项目,但大部分比赛还是以一方认输和气收场的,不过每年也有几场生死局。</p>
而规则保守的相扑,就条条框框太多了。核心宗旨是:点到为止、不能见血。正规的相扑,还必须道场礼仪做全套,更像是娱乐游戏。有时候相扑手上场只走个过场,大家只为了欣赏相扑前后的准备仪式,比赛本身变得不重要了;这更像后来的茶道。</p>
当然,民间有些打色*情擦边球的私宅相扑又是另一回事了。</p>
——</p>
鱼鳅儿的自白:</p>
自从今日傍晚某个熟悉的身影路过之后,我就心神不宁。那裹布缠头的异国情调打扮,多半是为掩人耳目。现今西去的西域商道早就断绝,大食(阿拉伯)胡商都是走海路而来,但聚于泉州市舶司而已(鱼鳅儿倒是在市井茶肆里长了不少见识)。那个身影,很不对劲······总觉得,似乎疏漏了哪里?</p>
丁文他们三人,又在吴家大院里饮酒作乐吧,却编排我秋夜里到这喝西北风。我明白,是丁文对我的惩罚,我没有怨气。在那次收买蛮痴儿的事上,我确实办得不漂亮······</p>
平时我跟蛮痴儿最是相熟。</p>
他尊重掼跤,真的把掼跤当做一件很神圣的事,全力以赴,乐在其中。蛮痴儿是个自带豪杰气度的真正掼跤手!称赞他为豪杰似乎有点奇怪,看他十六岁的娃娃脸面容,他只是个单纯小孩啊!</p>
可这却是我们大多数人对他的看法······长此以往,数年之后,蛮痴儿必定打遍跤场无敌手,成为一代宗师,扬名天下······可是,如此大才,却被我们扼杀了;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想,我是觉得很遗憾的······</p>
——</p>
程洲为何得名“蛮痴儿”?因为:十'勇'不敌一'蛮',十'蛮'不敌一'痴'!这是江湖老话,程洲竟集'蛮痴'二字于一身?</p>
首先,这小孩五岁就开始与人'搭手量骨'(启蒙摔法,只准用手掰关节),他极聪明,且有悟性;犹善偷师,他既能使巧劲,却更能拼命死斗。</p>
程洲但逢得知谁人有妙招绝技,必飞奔而去拜师。虽百辞而不折,上山下河的痴缠追寻,跪到你无处可躲,教他为止;虽只十六岁,却已经有了十年强悍掼跤经历,隐隐已集众家之所长,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缺陷。</p>
程家历来以书香门第自持,许多程氏宗老见了他都痛骂狠批。其实这样更导致程洲在跤场不管不顾的玩命,誓要博出一个大名!而且他年级小、没有杂念、没有顾虑。</p>
若他拼命打赢了偌大汉子,众乡邻自当刮噪传扬少年好厉害;而某壮汉就算赢了他(胜也是惨胜,想赢蛮痴儿也不容易),却于自己声名无甚益处。</p>
这次丁文指派“鱼鳅儿”从孟津县找来‘黄河跤王’下山彪来对阵‘少年跤王’蛮痴儿,可以说是很有卖点,在小城伊川绝对算得上盛事一件。连几个在上洛身份尊贵的良善官人也来凑趣,丁文四人正待在这场盛宴中大捞一笔。</p>
有意思的是:外地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几乎都押“下山彪”赢,而伊川本地人都支持蛮痴儿。这主要是小地方没见识的民众,常常感情大于理智,支持自己老乡是本能,何况他们大多没有出去见过世面,根本不知道下山彪的厉害。</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