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一章 想法的改变,大明天启,训记,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过朱由校接下来一句话打破了他的幻想:“法律管辖皇权,应该在二三十年后成为现实。 !朕先要把大明按朕的意愿来改造,改造好后,再实行不迟。”</p>
虽然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不可能看到皇权被制约,但至少还有个希望吧。现在的皇帝确实聪明,务实,之他的爷爷要强得多,这样的皇帝统治之下,大家的日子也过得不错,官的权力正在逐步增强,这样持续下去,总会让国家最后的统治权落到官的手。</p>
其实官们之所以想要限制皇权,当然是因为自己想要权力,而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皇帝有贤有愚,如果一个不大靠谱的皇帝滥用权力,对于国家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现在的皇帝能够听从大臣的意见,而且对国家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套现在看来有效的看法,那么限制皇权的要求倒是没有那么急迫。</p>
皇帝在法学院的讲话刊登在周报,在叶向高等人的要求,删去了皇帝也要受法律审判的那一段。即使如此,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论。</p>
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倒是没有什么争议,而其它三个方面却有许多人写信来表示自己的不同看法。最多的是拿出法理不外乎人情来认为法律不应该是冰冷的,而应该是有一定的弹性的。还有很多人认为是坏人应该重判,好人应该轻判。</p>
于是啸启先生又写了一封读者来信,在信他认为,所谓法理不外乎人情,先要搞明白,这个人情应该是追求公平与正义的人情,是给予慈悲或宽恕的人情。而且这个人情只能在最后的判罚才能起作用,而不应该在决定有罪无罪时使用。</p>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官员犯了贪污罪,他家里条件不大好,有老母下有弱子。那他的家庭条件不能做为量刑的依据,应该怎么判要怎么判。这是法律是刚性的意思。</p>
但如果这个官员被判流刑,那可以适当考虑,让他流放的地点距家人近一些,方便家人探视。这是法理不外乎人情。</p>
至于法律的弹性的问题,他认为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法律有弹性的话,弹性应该在哪里呢?对谁有弹性呢?有了弹性,那么各级官吏会有施展权力的机会,也许同一件案子,两个官吏来判的话,因为弹性的不同,导致两个判决大相径庭,这样的话,法律还有什么尊严,不是和笑话一样吗?而且这还会导致大量的贪污行为生。</p>
最后他强调,法律惩戒的是事不是人,法律和道德不是一回事,平日的好人坏人是道德标准,不能用道德代替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的要求要法律高。</p>
啸启先生因为经常在周报表读者来信,已经成了一个颇受关注的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信件表后,很多人开始仔细地思考,认真地领会他话里的意思,有很多人写信表示自己看了啸启先生的来信后,若有所悟。</p>
朱由校也知道,改变人的某些想法很难,也许永远也改变不了。但这是明朝,不是后世,士子们还是愿意独立思考的,你说的有道理,他们也是会信服的,至少不会象后世一样,直接是“我觉得什么什么是好的,什么什么是坏的”,连理由都不用摆。</p>
而这时的辽东局势,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天启四年的冬天,努尔哈赤又一次派使者来,还是原来的条件:退回边墙以外,让出辽沈,称臣纳贡,只希望朝廷给予一定的米粮。这次加了一个条件,是一出边墙解散军队,并言明因为努尔哈赤身染重疾,已经不可能有多少时间可活,希望能在他死后再将尸体交给大明。</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