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草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9章 引蛇出洞,大明略,南宫草堂,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话说仲逸的一番话,很快引起朱载垕重视,他的态度也渐渐明朗起来:先来一个大胜仗,之后再做定夺。</p>
事已至此,其他参与议事之人,无论内阁大臣,亦或都督府、户部、兵部主官,也再无异议。</p>
开战,首先要做好两件事:其一便是粮饷,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户部表态:再困难也要想办法挤挤,度过眼下再说。</p>
不过话说回来,若战事没有久拖不决,调动兵力不多,消耗也不是很大,至少还在可承受范围内。</p>
据此,更加说明一个道理:百姓富足、国库充盈,是多么的重要。</p>
除此之外,还有将帅任命。连同兵力部署,这似乎比粮草更为紧迫,否则,大军无法前行。</p>
据探查所报,鞑靼不足三万左右兵力,且从目前迹象来看,并未有全部投入的打算,据此,朝廷打算先派出两万左右的兵力。</p>
战场之上,情形多变万化,一旦双方真正开战,并不能排除鞑靼部增兵的可能,而朝廷对此也有部署:一旦鞑靼军增兵,北方的驻军便可奉命增援。</p>
如此,便是朝廷部署的第二道兵力,也是主力所在,而第二道兵力的主将,才是关键的关键。</p>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在不在勇而在于谋,运用得当才是关键。</p>
至于将帅,众人经过一番议论,觉得两个人非常合适:俞大猷、戚继光。</p>
后来考虑到南方抗倭行事不可无主将,俞大猷年事已高,而戚继光在隆庆元年已为神机营副将,目前,正在训练从辽、蓟一带新募集的三万步兵。</p>
最近,朝廷又从浙江募集三千士兵,也由戚继光进行训练,是皇帝朱载垕准许的。</p>
“从后军都督府择一将,作为北征先遣军的主将,若战事告捷最好,若需增兵,到时再任命戚继光为主将,统一调度北方将士,如何?”。</p>
朱载垕向众人说道:“如此,即便鞑靼再增兵马,朝廷也可无忧也”。</p>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众人的附议:有戚继光作为后备的第二道主力,自然是最好不过了。</p>
北方驻军本就由后军都督府掌管,从后军都督府择一人为将,大家自然无话可说,况且一旦战事失利,还有戚继光可以依靠,故此,首站之将,也就少了不少压力。</p>
尽管如此,后军都督府,何人可作为主将呢?</p>
对此,众人又是一阵议论纷纷。</p>
说实话,真正能征善战的将帅,如同国宝一样,少之又少,缺的太厉害了。</p>
这时,朱载垕的目光再次落到仲逸身上,那神情分明就是在说:既然,你出了这个主意,就不妨将主将的人选,也一块说了吧。</p>
很明显,对其他参与议事大臣来说,久在朝中,他们早就懂得一个道理:这是个得罪人的差事。</p>
主将人选,举荐对便罢,一旦此人名不符其实,到时吃了败仗,举荐的人也跟着倒霉。</p>
反之,若是打了胜仗,其他将帅便会心生忌恨:当初为什么不举荐我呢?现在功劳都给了别人,心里能好受吗?</p>
若是举荐俞大猷、戚继光这样的良将,那众人无法可说,可换做其他人,能有几个有把握的?</p>
既然没有把握,就干脆不表态,这样的差事,还是让这位年轻的仲大人去做吧。</p>
在仲逸心里,最佳人选也是戚继光将军,不过他已被定为后期战事的真正主将,那么,这两万先遣军,就只能再选他人了。</p>
此事来的有些突然,连同今日北传来议事,仲逸之前都是毫无准备的。</p>
不过,经过一番思量之后,他心里还真想到一人。</p>
“万岁,微臣倒是有个人选,或许正合适,此人之前也在后军都督府,而且从军多年,足以胜任这支两万之余兵力的主将”。</p>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一字一句道:“此人,就是原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p>
戎一昶?</p>
略顿片刻,众人神色复杂不解:戎一昶之前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不假,但因为严磬之事,如今他已被降为正二品,这合适吗?</p>
众所周知,当初在东南抗倭时,原兵部郎中严磬被倭贼乱刀砍死,临死之前,他身上留有一份罪状,说的是染指军备之人,其中就有戎一昶的名字。</p>
后来朝廷核查,并未发现戎一昶确凿证据,但毕竟此事牵扯到他,后来决定:戎一昶由之前的从一品降为正二品,继续留在军中。</p>
众人心中的疑虑,仲逸自然是知道的。</p>
“圣上,戎将军虽然在严磬之事中有牵连,但也是经过朝廷查证的,查证的结果是:他只是监管不严,并未深陷其中。都指挥使也是正二品,算起来,他作为主将,还是够格的”。</p>
仲逸继续说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若戎将军此次能将功补过,反倒是一桩美事”。</p>
这话说的,该有多么的勉强?</p>
“是是是,仲大人所言极是,如此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p>
顿时,底下已有几个附议的声音。</p>
仲逸敏锐的察觉道:赞同此事的,没有徐阶、高拱、张居正,只有户部、兵部、都督府的几位。</p>
这些人,就是漏网之鱼。</p>
仲逸心中再清楚不过:严磬之前投靠的是严氏,后来因为利益使然,严世蕃对他不予理睬,严磬便投靠了戎一昶。</p>
对兵器、战马等军备动过手脚的,岂能少的了戎一昶?</p>
只是不知为何,在朝廷查处之时,戎一昶却并未获罪,最后只落个监管不利的由头,从一品降为正二品,不痛不痒的。</p>
足见此人能量之大,隐藏之深,人脉之广。</p>
而再看看眼前赞同戎一昶为主将的人,便不难看出:戎一昶的背后,还有不少人与他站在同一条船上。</p>
很明显,这些人与戎一昶有所勾结,只是仲逸不说,他们也不说,能让戎一昶为主将,一旦立功,他过去的劣迹将全部抹掉,没准还能升个一级半级的。</p>
反之,即便打了败仗,也由戚继光来收拾残局,他戎一昶至少也能落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结果。</p>
这如意算盘打得够精,简直是要起死回生。</p>
“既然大家均无异议,那就由戎一昶为北征主将,率兵两万,北御鞑靼”。</p>
朱载垕说道:“此外,是不是还要斟酌几个人选?”。</p>
唏嘘,底下再次传来一阵异动。</p>
顿时,仲逸真正来了精神:这才是关键所在。</p>
你以为,这一仗,真能靠戎一昶吗?</p>
错啦……</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