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团结一切力量
何人奏我长河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9章 团结一切力量,无限:开局岳家军,轰杀完颜构,何人奏我长河吟,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吸纳儒门人才,不只是弥补我等在内政人才上的缺少,还是为了向天下传递一个信息,我等这一次,愿意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群体,不拘出身背景。</p>
白骑,我们要做的事,或许是数千年以降,最为困难之事。想要致天下以太平,就必须要凝聚一切可能凝聚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一星半点的胜机。”</p>
张晟怔了怔,当叶横舟用扎扎实实的军事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饶是他再如何坚持,不得不考虑起这确实存在的问题。</p>
叶横舟踏步过来,一把握住张晟的手,恳切道:</p>
“白骑,‘致太平’的理念,是我们凝聚信众的基础,也是太平道能够不绝如缕的根本。</p>
儒门之中,也有今古之分,也有贫富之别,只要他们只要能够坚持这个理念,咱们又何必拘泥于出身呢。一入太平皆兄弟,不也是伱教我的道理吗?”</p>
说到这里,叶横舟叹了口气,直戳了当地道:</p>
“白骑,你说我有燥气,我承认。但我也有一言,望你静听。你是太平道出身,我本就是认同你的信仰,佩服你的坚持,才选择与你搭伙起事。</p>
但你在操持事务时,可以坚持,却万不能偏执,要容得下意见,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p>
加强军队对教义的信仰是好事,但这种信仰不能是迷信,而是要保证,军士们是在理解理念的基础上,真心认同。这才是我推行随军祭酒制度的本意。”</p>
张晟也如叶横舟先前一般默然。</p>
他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真落到实处,面对这那么多信众时,却也不免如叶横舟一般,操之过急。</p>
片刻后,他释然一笑:</p>
“的确是我有失偏颇了,山主教训的是。”</p>
叶横舟哈哈大笑:</p>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你我互为明镜,彼此观照而已。”</p>
张晟俯首一揖到底:</p>
“此诚张晟之幸也。”</p>
两人联袂走出军帐,却见天光灿然,黑山弟子有的演武,有的耕种,有的读书,有的练法,山上山下,秩序井然。</p>
叶横舟俯瞰山下,只感觉到一股惊人的热力正在不断膨胀,旺盛涌动。</p>
整座山头就像是一座不断鼓风的熔炉。</p>
这熔炉中,正在锤炼着即将断绝汉室气数的最强之锋。</p>
他闭上眼,呼吸着灼热的空气,喃喃自语道:</p>
“时间,恐已不剩太多了……”</p>
接着,他转过头,看向张晟,笑道:</p>
“白骑,现在咱们也该去见一见,那位枯坐山中数日的使者了。”</p>
张晟颔首,既已达成共识,他自然不会有其他意见。</p>
两人一路下山,来到修筑在山腰处的一排屋舍,还没走进去,叶横舟和张晟就嗅到一股熟悉至极的香气,幽静而馥郁,浓而不艳。</p>
负责把守此地的士兵本还在皱着眉头,强自忍耐,见两人来后,才眉开眼笑地迎上来:</p>
“见过山主、大祭酒。”</p>
叶横舟打趣道:</p>
“都说久处芝兰之室而不闻其香,看来你小子还是历练不够啊。”</p>
士兵苦着脸,摆摆手,摇摇头,嘀咕道:</p>
“天天这么熏,腌肉呢?”</p>
叶横舟不禁哈哈大笑,张晟也是摆首不语。</p>
来到那名使者房前,叶横舟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个年轻的嗓音,虽未含多少情绪起伏,却是清清朗朗,珠圆玉润,令人听之忘俗。</p>
“何事?”</p>
叶横舟笑着回答道:</p>
“公达,是我。”</p>
“原来是叶山主,快请。”</p>
拉开门,只见一名年轻士人。</p>
此人面如冠玉,头戴束冠,身着蓝灰直裾,腰间系着一枚玉佩,行走间只听琅琅清音,浑身满是清风明月的爽朗和气。</p>
见叶横舟走进来,他微微一笑,不卑不亢地拱手道:</p>
“见过山主、大祭酒。两位既然来此,当是已有决断了?”</p>
叶横舟正色道:</p>
“正是如此。”</p>
这位年轻使者名为荀攸荀公达,正是出身于颍川荀家子弟,他们来找叶横舟的理由,其实很简单。</p>
自汉桓帝首开党锢之祸以来,汝颍宛洛乃至山东河北,不知道多少世人遭遇党锢,空有才学却只能在家闲居度日,老一辈郁郁而终,新一辈又无处施展才能。</p>
如是经年,这些曾经跟随汉武帝、汉宣帝联手打造龙气体系,手持原始股的经学世家们,早已被踢出了核心圈子,在权力中枢的地位,还要屈居于外戚、宦官之下。</p>
如果不是被党锢逼疯了,这些世家怎会与张角颇有默契,乃至暗中支持太平道?</p>
黄巾起事时,过汝南袁家而不入之事,莫非是假的不成?</p>
这番谋划,虽是令这群世家借助黄巾之力,成功要挟天子为其大开党锢,更获得了自募兵勇的权力,却也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天子的信任。</p>
在十常侍当政,天子越发昏聩的现在,眼见难以从上到下地夺回权力,以荀家为首的儒门世家们,就想到了联系现在风头正盛的黑山军,重演黄巾旧事的法子。</p>
不过,叶横舟也知道,儒门和太平道是理念之争,甚难调和,固然在面对如今这位天子时,他们之间可以有刻意模糊出来的空间,但到最后,仍是不免走向对立。</p>
所以,叶横舟只是提出,希望儒门能够提供一些失意的读书人,最好是出身寒门者。</p>
只要儒门能派出些人手,保证让这些读书人能够安全地抵达太行山,交易就算完成,至于能够剩下几人,则不需儒门格外操心了。</p>
说实话,听到这个条件后,荀攸是有些吃惊的。</p>
不是因为这个条件太苛刻,而是因为太轻松了。</p>
(本章完)</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