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煌未央,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借着梁王的事把水搅浑,再让母后怒火攻心,好浑水摸鱼……”</p>
“也确实是阿姊做得出来的事。”</p>
···</p>
“既如此,那卿便试着查一查,看能不能查到梁王的藏身之所。”</p>
“——查到之后,不急着动。”</p>
“确定梁王安好,又藏身何处即可。”</p>
天子启有了成算,周仁自也是沉沉点下头,躬身领命。</p>
正要退去,却见天子启稍一抬手,顺着话头问道:“那混小子的事儿,办的怎么样了?”</p>
“长安的粮价,还是在三十钱上下?”</p>
“——还有那麦粉,还是在按五十钱在往外卖?”</p>
“这小子,想到谷贵害农,难道就没想到谷贱伤农?”</p>
轻声发出一问,天子启才刚因‘混小子’三个字而扬起的嘴角,便又不着痕迹的撇了下去。</p>
——这次平抑粮价,刘荣无疑是给出了一份极其出色的成绩单!</p>
先前,天子启给刘荣画的线,是最好能把粮食——既粟的价格,压到五十五钱每石以内;</p>
但说是这么说,天子启心里也清楚:按关中今年的状况,如果没有外力影响,那粮价自然增长到七十钱左右每石,也实属正常。</p>
嘴上说是‘压到五十五钱以内’,却也不过是因为过去这些年,粮价最高也就到过五十五钱每石;</p>
天子启心里想的,则是能维持在七十钱每石上下——甚至是每石八十钱以内就行。</p>
结果可倒好,刘荣直接来了一出两级大反转:非但没有比天子启画的‘五十五钱’的红线高出二十钱,反而还往下多压了二十钱!</p>
而且还不止!</p>
根据天子启掌握的消息,长安的粮价已经降到了三十钱左右,而且还在往下降!</p>
这,就让天子启有些高兴不起来了。</p>
——过犹不及。</p>
粮价被压得够低,确实是能让百姓农户,在眼下以很便宜的价格,就买到需要的粮食果腹。</p>
但再过一个多月,就是秋收了;</p>
秋收过后,百姓农户就要把收获的粮食,卖到关中的粮商们手中。</p>
相比起储存粮食,农户们还是更倾向于储存钱币。</p>
因为存粮,除了需要一块合适的,满足通风、阴凉等条件的场地,还需要另外花钱建造粮仓,并有专人看管。</p>
还不能是随便找个人看——得找有经验、有本事的看粮人,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才能确保粮食不会被糟践。</p>
比如粮食受潮了、变质了,又或是粮仓内生了鼠类,该如何尽快处理,以尽可能将损失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都是这些看粮人安身立命的拿手好戏。</p>
即便是在汉家的官吏册上,类似的人才,也都是起码二百石以上的编制,技术出色的,甚至能达到千石级别,成为一仓主官:仓令!</p>
至于民间,粮商们更是将这样的人才视若珍宝,动辄开出十数金的年薪不说,还要三不五时送上酒肉布帛,以笼络人心。</p>
很显然:这不是个体农户所能承担的成本。</p>
要么,得是官府动用集体的力量,要么,就得是商人或贵族,动用资本的力量才可以做到。</p>
所以,即便知道秋收之后的粮价最低——知道被自己便宜卖出去的粮食,自己还是要在来年加价买回来吃,百姓农户也依旧不得不这么做。</p>
因为粮食可能会坏,但钱币却不会。</p>
与其去冒‘一年劳作所得全部变质’,全家喝西北风——而且是和大半年西北风的风险,还不如吃点亏,把粮食卖给商人们换成钱,再一点一点买回来吃。</p>
至于差价,就当是给粮商们的仓储费了。</p>
而眼下,关中的粮价被刘荣一阵猛压,都压到了三十钱一石——甚至都还是不怎么卖得出去!</p>
等到了秋收之后,粮食市场突然涌入一大批货源,粮价肯定要被进一步下压;</p>
如果秋收之前,粮价就跌破三十钱每石,那秋收之后的粮价,怕是二十钱每石都够不上!</p>
这个问题很严重。</p>
因为老百姓以二十钱每石——甚至更低的价格卖出粮食,但其他的生活用品,价格却并不会因此而下降。</p>
如布帛,尤其是底层百姓常用的麻,价格那是几百年来雷打不动:十一钱一尺;</p>
其他的盐、醋等必要调味品,以及其他的工具,价格也都是相对稳定的。</p>
生活成本不变,收入却因为粮价下跌而跟着少了一大截,相对而言,就等同于生活成本增高,生活压力、生存压力增大。</p>
这,便是通俗意义上的:谷贱伤农。</p>
对于刘荣此番平抑粮价所取得的成绩,天子启自然是相当满意。</p>
但对于刘荣这过犹不及——平抑过度的粮价,天子启也不乏有些担忧。</p>
对此,周仁并没能给出什么有效的信息,只含糊其辞的给出一句:太子应当是有考虑到这一点的。</p>
闻言,天子启便也不再多想,将这件事暂时丢到了脑后。</p>
——在天子启看来,能把事儿办的这么漂亮,尤其还都是高瞻远瞩,着眼于未来的谋划,刘荣肯定不至于连这点浅显的道理都没看出来。</p>
至于刘荣究竟是怎么想的……</p>
“打点行装,准备移驾长安吧。”</p>
冷不丁一语,惹得周仁不由得为之一愣。</p>
——这就回长安了?</p>
没必要吧?</p>
就算是要和太子,问清楚关于‘谷贱伤农’的盘算,也没必要直接就回长安?</p>
片刻之后,周仁面上顿露了然之色。</p>
“陛下是觉得……”</p>
“——梁王啊~”</p>
“——朕弟梁王……”</p>
周仁话音未落,便见天子启悠悠一声长叹,旋即便将双手往身后一撑,颇有些无奈的摆动着脚,在温泉池内溅起阵阵水花。</p>
“母后,这是以为朕来甘泉宫,是为了洗清自己‘杀梁王’的嫌疑,才以抱恙作为托辞躲来了甘泉。”</p>
“既然是这样,朕便只得回长安,以证明自己行得正、坐得直。”</p>
“——再者,朕不在长安,太后那满腔怒火,说不定还要殃及池鱼,把那混小子也给牵扯进去。”</p>
“唉~”</p>
···</p>
“今年,也只能先这样了~”</p>
“等明年,看能不能抽出几个月的时间,再来甘泉歇养……”</p>
“也不知道明年……”</p>
“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明年……”</p>
神情稍显落寞的说着,天子启也终是从温泉池旁站起了身。</p>
负手走回到摇椅前,再度躺了下来。</p>
——这一次,天子启没做皱眉思虑状,而是满带着疲惫闭上双眼;</p>
再有气无力的一摆手,招呼道:“给太子带个信,就说朕不日折返。”</p>
“让太子带着百官,到城门外迎接圣驾。”</p>
这一回,周仁没有再多问,而是默然拱手领命而去。</p>
待温泉池内,只剩下天子启悠然晃着摇椅的身影,那双被轻轻闭起的疲惫双眸,也随即悄然睁开。</p>
“就这几天的功夫,也不知道那混小子,能不能把手尾收拾干净。”</p>
“唉~”</p>
“——阿武啊~”</p>
“阿武……”</p>
···</p>
“朕来一趟甘泉宫,可不容易啊~”</p>
“就这么又回了长安……</p>
“唉~~~~……”</p>
“阿武啊~”</p>
“阿武…………”</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