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未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5章 孤方以睡觉为事,无暇见妇人,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煌未央,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岑迈没有做出明确答复。</p>

——岑迈当然不敢给出明确答复。</p>

但考虑到过去的岑迈,是那种听到类似的话就一惊一乍的跳起来,指着刘荣的鼻子就是一顿骂的‘大忠臣’,没有答复,对刘荣而言,也已经是一种答复了。</p>

本就因瓷器,而和少府建立了相当程度的利益纽带,此番又因为平抑粮价的事,得了岑迈这么个没有答复的答复,刘荣自觉一阵心情舒畅。</p>

再加上平抑粮价的事,也随着刘荣这手盘外招——以宿麦替代粟,来供应关中而得以扭转乾坤,刘荣的心情自然是更好了几分。</p>

回到太子宫,难得有空躺上榻,悠然自得的回忆起过去这段时间,自己所经历的一切。</p>

——最开始,是少府内帑调粮,供刘荣平价出售;</p>

商人们坑瀣一气,在背后某些‘大人物’的指示下,选择了非暴力不合作,直接停止出售粮食,给了刘荣当头一棒。</p>

之后,更是胆大包天的逆逻辑抬高粮价,来向民众散播恐慌:太子的平价粮快卖没啦~</p>

再不买我家粮食,可就晚啦~</p>

每天涨二钱,上不封顶哦~~~</p>

刘荣记得很清楚:那段时间,已经有惊慌失措的百姓,开始以九十多钱,甚至上百钱每石的价格,从粮商手里买高价粮吃了。</p>

——贵是贵了点,也总好过明天,每石多花二钱去买?</p>

事态最糟糕的时候,朝堂内外风声鹤唳,就连朝臣官员们都开始屯起了粮!</p>

却不是为了牟利,而是担心粮价一朝沸腾,自己身为朝臣公卿,却都买不起粮食、养活不了家中妻小……</p>

汉家的两位‘皇帝’,更是被吓得心惊肉跳!</p>

窦太后不显山不露水,也没忘从关外的清河郡,给刘荣先后调来了好几十万石粮食,以供刘荣售平价粮;</p>

听太子家令:南皮侯窦彭祖说,为了给刘荣凑粮食,老太后的母族——清河窦氏,甚至还变卖了不少家产!</p>

给刘荣运来的粮食,甚至不乏从关东,以每石上百钱的价格买回来的高价粮!</p>

对此,刘荣只能说:终归是汉家的太后,在吕太后身边伺候过的人物;</p>

真到了关键时候,这格局,没说的……</p>

长安只有老太后坐镇,纵是心急如焚,也不得不端住架子;</p>

在甘泉宫度假修养的老爷子,就没老太太这么淡定了。</p>

——一开始,是派人来问,顺便隐晦的提醒刘荣:别玩儿大了,撑不住就和朕说,朕亲自来;</p>

到后来,更是直接变成了派人责问!</p>

根据刘荣掌握的小道消息,过去这一个多月,巴蜀往关中,运送了足足七、八百万石粮食!</p>

想来,也是老爷子担心刘荣玩儿脱了,才提前做好准备,免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p>

现在,一切都结束了。</p>

一切都结束了。</p>

拨云见日——天,亮了。</p>

老爷子从巴蜀运来的粮食,折道走汉中,被送去了常年粮食短缺,今年必定更加困苦的关东;</p>

老太后为刘荣调来的平价粮,都被刘荣按照每石百钱的价格,给清河窦氏送去了‘购粮款’;</p>

至于关中的老百姓——尤其是长安一带的老百姓,也已经有一段日子,没尝到过粟米粥的味道了。</p>

谁还吃那玩意儿啊?!</p>

五十五钱一石的粟买回来,做粟米粥吃?</p>

还不如五十钱一石的麦粉买回来,整两碗面条来的舒坦!</p>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麦粉面食的优势,也逐渐被民众发掘了出来。</p>

——首先,是相较于粟,等量的麦粉面食更顶饱,而且是明显顶饱许多!</p>

自有汉以来,汉家始终都认定一个标准:成年男子的口粮,大约为每个月二石粟。</p>

这二石粟,合一百零八汉斤,折算到后世的度量衡,大概是二十七千克。</p>

平均每天九百多克,将近一千克的量,却都还不能保证十成饱,并且是一日两餐,而非三餐。</p>

但换做麦粉面食,却并不需要这么多!</p>

早餐就着热汤吃两個饼,晚上再吃一碗热汤面——总共算下来,一个成年壮劳力,一个月顶多也就需要一石半的麦粉!</p>

虽然依旧只是七八成饱,而且中间也要夹杂几顿粟米粥、杂粮粥,但比起之前,同样只能吃七八成饱的粟,却也能省下不少粮食!</p>

再有,便是相较于粟,麦粉面食更有‘滋味’。</p>

这里的滋味不单指口感,而是主要指面食咀嚼过程中,那令人无法忽视的甜味。</p>

作为农耕文明,华夏民族不可能不知道甜味,究竟意味着什么。</p>

——甜、咸两种味道,在华夏封建文明的认知中,几乎是和‘营养’划等号的!</p>

事实也确实如此。</p>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长安一带的百姓便发现:自打吃了面食,家里的女人气色越来越好,男人们的力气也越来越大;</p>

原本瘦弱些的仔仔,也总算是有了点精神气,甚至还长的壮实了些!</p>

又便宜,又好吃,又顶饱,又有甜味(营养);</p>

但凡是个脑子正常的人,都不至于选错这样一道送分题。</p>

关中的百姓们吃起了面食,粮商们自然就坐蜡了。</p>

——什么情况?</p>

不吃粟了?</p>

那我手里的粟怎么办?</p>

根据简单地商业逻辑退路,大部分粮商做出反应:降价!</p>

第一次降价,商人们便直接自砍大动脉:五十五钱每石,向太子的平价粟看齐!</p>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p>

有五十钱每石的麦粉,关中已经没人愿意花更高的价格,买粟来吃了。</p>

第二次降价,商人们咬紧了后槽牙,鼓起了毕生都不曾有过的大魄力——直接以收购时的成本价出售,四十二至四十六钱每石!</p>

商人们想:比太子的平价粟低这么多,比那什么麦粉也便宜不少,这下总卖的出去了吧?</p>

结果,依旧不尽如人意。</p>

——华夏百姓,永远是最精明,同时又最憨厚的民族。</p>

经过简单的计算,老百姓便得出结论:若是吃粟,每个壮劳力每个月要吃二石,吃麦粉却只需要一石半;</p>

而一石半麦粉,只需要七十五钱。</p>

所以,除非粟的价格,跌到七十五钱二石,即三十七钱每石,否则,吃粟就是不划算的。</p>

甚至即便粟的价格,真的降到了三十七钱每石,也不过是和麦粉的价格,或者说‘价值’平齐而已;</p>

考虑到麦粉面食更好吃、更顶饱,且明显对人好处更大、吃了更有力气,即便是三十七钱每石的粟,其性价比,也依旧比不上五十钱每石的麦粉。</p>

再者,老百姓心里,那也是有一杆秤的。</p>

——之前没麦粉,只能吃粟,俺们求爷爷告奶奶,想少花点钱买你的粟;</p>

你特么鼻孔朝天,恨不能让我跪地磕头,才愿意把九十钱每石的粟,以八十九钱的价格卖给我!</p>

现在想让我买你的粟?</p>

想屁吃!</p>

就算多花点钱,买太子的平价麦粉,俺也不让你们这些个良心让狗吃了的黑商,赚走俺一个子儿!</p>

于是,商人们开始哭了。</p>

卖不出去啊~</p>

四十二钱的成本价,甚至是在此基础上,每天再往下降二钱——都降到三十六钱了,还是卖不出去啊~</p>

再找人一打听:好家伙!</p>

少府这些年,不显山不露水,居然存下了上千万石宿麦!</p>

火力全开的磨成麦粉,居然能有六七百万石!</p>

想到这里,商人们便不得不如丧考妣的低着头,找上了各自背后的靠山。</p>

——再不做点什么,大家就要玩儿完辣……</p>

上千万石宿麦,仅仅还只是少府内帑的库存!</p>

宿麦这东西,太仆也有!</p>

民间也有!</p>

如果朝堂想找,给出个二三十钱的价格,再收个几百万石,完全不在话下!</p>

就这样,商人们找上了各自的靠山;</p>

靠山们找上了背后的大人物;</p>

大人物们,又不约而同的聚在了堂邑侯府——找上了最终大boss,馆陶公主刘嫖……</p>

“也不知道此刻,馆陶姑母,作何感想?”</p>

“嘿;”</p>

“就这么个玩意儿,还想把女儿嫁进孤的太子宫,做我汉家的太子妃?”</p>

“——有了这一遭,便是皇祖母那边,恐怕都不怎么愿意让阿娇,做我汉家的太子妃了吧?”</p>

“嘿;”</p>

“嘿嘿……”</p>

如是想着,刘荣惬意的翻了个身,打算舒舒坦坦的睡个回笼觉。</p>

正要入睡,身后传来葵五那雷鸣般粗狂的呼号声,只惹得刘荣眉头猛地一皱。</p>

“殿下!”</p>

“馆陶主派了人,说是召殿下赴宴!”</p>

半睡半醒的状态被吓醒,刘荣只没好气的稍坐起身,白了葵五一眼;</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综合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穿:妖女她又被病娇锁腰轻哄了

落崽不吃咩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洪荒高手

路明非和芙宁娜的悄悄话

笋尖的疑惑

深渊末日

看着跑酷

一人之下:我有鬼剑士系统

源起a

我的超时空酒馆

斩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