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钳形攻势
艾蒂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6章 钳形攻势,欢迎来到实力至上的19世纪欧洲,艾蒂尔,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农民对于沙皇那是十分的不爽,沙俄帝国的工业化其实跟后来的苏联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也是通过工农业剪刀差来完成的,通过疯狂的剥削农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并开始进行工业化,如果只看数据,俄国这些年搞的其实还算不错,他们的钢铁产量比法国还多,更是有五万公里以上的铁路。</p>
俄国去年的工业增长率高达百分之八,而德国工业的增长率则只有百分之五,俄国正在跑步进入工业化,但是这不是没有代价的,亚历山大三世则没有他爹的那种魄力,把曾经亚历山大二世的许多改革又给改了回去。</p>
但是矛盾并没有因此减少,而转移矛盾的办法还有一种,那就是战争。</p>
俄国的军官对战争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自信,俄军的高层充斥着一种没来由的乐观主义,他们甚至还幻想着攻入柏林和维也纳,复刻神圣王亚历山大一世的传奇战绩,抱着这样的想法,在三月份他们聚集了两个集团军,总共四十万人,跨过涅曼河,朝着贡宾嫩发起了进攻。</p>
而这里则是英军的防线,他们在涅曼河的对岸构筑起了防线,俄军一头直接撞进了英军的火力网中,当场被打成的筛子,后面德军的援兵过来时,英德联军立刻追过涅曼河,开始追击后撤的俄军。</p>
如果根据俄军的战争计划,他们的防御部队会顶上,然后且战且退,为主力部队探清情况,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什么防御部队主力部队,根本就查无此人,德军和英军都兵临华沙城下了,俄军的主力部队都还没看见。</p>
战前的那些天花乱坠的战术,奇迹一般的反击,德军溃败的场景,在圣彼得堡享受美好假期的军官们都没有等来,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个最致命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军队有可能根本就执行不了这么复杂的任务。</p>
这是因为俄国的军队缺乏基层士官,俄军总共只有八千名士官,而德军的士官数量是八万名,二者相差十倍,这些基层士官就是部队的毛细血管,德军的战斗力也来源于这些基层的士官,德国在每一个战区都有专门的军官学校,这些军官相当于是士兵们平日里的父母官。</p>
这是自士兵王起就保留下来的传统,也是德国军队强大的源泉,再完美的战术都需要士官去落实,更何况俄国的防御计划那么复杂,这就需要部队更好的协调性。</p>
当战争真的打起来的时候,会发送电报的人在俄军中那都是稀有物种,有的集团军二十几万人中,就只有两三个会使用电报机的,而且由于俄国的通讯技术实在是太弱智了,他们甚至没有密码本。</p>
没有密码本就意味着俄军的电报是没有加密的,德军一旦截获了俄军的电报,这就意味着俄军接下来的行动内容德军几乎了如指掌,他们策划的战术,德军早就知道是个什么情况了,只不过德军的总参谋部都没当回事,对面什么吊德行我们能不知道吗?</p>
而俄军的规模几乎是德国的两倍,到目前为止,俄军已经动员了将近六百万的部队,光是前线的就有三百万左右,这么庞大的军队,后勤问题都解决不了,很多士兵手里都没有武器,只能拿着烧火棍上战场,去了除了消耗对面的子弹之外毫无意义。</p>
这种部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呢?</p>
不过俄军的指挥官其实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因为这一战俄军只损失了两万人,这种程度是失败对于他们来说那真的算是无足轻重的,他们决定在华沙让德军吃一场最大的败仗。</p>
这次战役俄军的指挥官依旧是尼古拉耶夫维奇,他刚在罗马尼亚被德军打败过一次,这一次他派遣了最信任的副手叶夫根尼前往前线督战,势要在华沙一雪前耻。</p>
戈尔茨作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还有一位重量级的嘉宾跟着他一起来到东线指挥部,这位是德国的开国先锋,德国的骑兵元帅毕典菲尔特,毕典菲尔特一生亲临战场无数次,他在德军的总参谋部威望仅次于老毛奇。</p>
戈尔茨刚坐上东线总指挥不久,毕典菲尔特是来镇住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们,小毛奇背后还有他叔叔,但戈尔茨作为一个没落贵族的儿子,也没打过什么打仗,资历尚浅,奥古斯特让毕典菲尔特跟他一起来操作,也是保证德军能够正常行动。</p>
而且万一发现这个家伙不行,也有人能兜个底。</p>
但是戈尔茨的第一个计划连毕典菲尔特都吓到了,他要绕开华沙掐断俄军的后路,打一场巨大的包围战。</p>
根据截获的情报,俄军的主力都在华沙,预计大概有三十万的兵力,如果从正面冲击,德国在人数上不占优势,而且他们还能通过铁路网源源不断的从后方得到补给。</p>
那德军要是优先进攻沃姆扎和卢布林呢?正好德国还有装甲部队,可以高速穿插,打出优势,我们这样一来一去,就能形成一个巨大的钳形攻势,包围整个华沙。</p>
失去补给的俄军就是待宰的羔羊,被包围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被包围就意味着你得不到任何支援,被包围就意味着你的四面八方都是敌人。</p>
毕典菲尔特一看都惊了,这是要德国的装甲部队深入敌阵的节奏啊,这种战术最怕的就是中途没有补给,开弓没有回头箭,如果没能完成合围,那这两支冒进的部队就是把自己送进对方的嘴巴里啊!</p>
这是个风险颇大的方案,但戈尔茨是如此钟爱这个方案,他能从一个落魄贵族干到德军的总指挥,就证明他的才能并非是吹出来的,他十分的确信,华沙就是俄军的埋骨之地。</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