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云南边患,皇明圣孙,西湖遇雨,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就这样,在元末乱世一众基本没什么道德底线的义军首领里,朱元璋做人做事无可指摘,等到郭子兴去世,早已赢得众人敬佩的他,很快就收拢了全部部队,接下来,就是渡江之战了,从此以后方才算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p>
“就是在逆境里,才考验大丈夫是不是真的能屈能伸。”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对朱雄英说道。</p>
朱雄英确实没有经历过太多逆境,但这时候他也清楚,老人是为了他好,自己做事屡做屡成,也确实不自觉地滋长了一些骄傲之心,如果没人敢提醒他,恐怕日后难免会栽个大跟头。</p>
因此,朱雄英也是认真地点了点头:“我会时刻警醒自己的。”</p>
“那就好。”</p>
马皇后这时候也说道:“中午回去歇歇吧,下午去文渊阁上课。”</p>
很快,通过皇宫里的武楼,电报就发送到了云南昆明的云南都指挥使司那里。</p>
沐英此时是兼着全权调配云南军队的职责的,云南都指挥使司也在他的管理下,再加上深受皇帝信任,名为西平侯,实则是个“云南王”。</p>
当年平定云南的时候,傅友德是征南将军,蓝玉、沐英分别为征南副将军,沐英在这场战役里,可以说是打满全场,进攻昆明外围的战斗就不说了,光是说北元梁王败亡以后,大理段氏首鼠两端,依旧想要保持完整的割据状态,扼守苍山的龙首、龙尾两关抗拒明军,就正是沐英身先士卒策马渡河方才激励将士破关而入,才彻底平定了大理,赢得了大理段氏的敬畏,并且获得了“永镇云南”的特权,成为了事实上的藩王。</p>
不过,在这份外人看来煊赫无比的荣耀,背后是沐英肩上扛着的沉甸甸的责任。</p>
云南,是整个大明军事任务最复杂的地区。</p>
对内,土司叛乱频发。</p>
洪武十五年,土司杨苴纠集叛军号称二十万攻打昆明,昆明城中缺粮士卒多病,沐英紧急从大理回师,现代高铁几个小时的路程,走山路急行军了十多天,脚指甲都磨没了,与守将冯诚合力方才打败叛军守住昆明。</p>
洪武十七年,曲靖亦佐土司作乱,沐英出兵征讨将其降服,同年再次平定普定、广南一带的土司叛乱。</p>
洪武二十年,浪穹诏人土司叛乱,沐英在永宁至大理的一线,每六十里设置一座堡垒,留下军队屯田,加强了对大理方向的控制。</p>
对外,麓川也就是缅甸正式崛起,不断骚扰云南边境。</p>
洪武二十一年,作为三宣六慰之一,接受大明册封的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思伦法举兵反叛入侵摩沙勒寨,沐英派遣云南都指挥使宁正率军击退。</p>
洪武二十二年,思伦发再次率领大军侵犯定边府,沐英亲自率云南都指挥使司三万主力野战部队前往救援,思伦发驱赶一百头战象身披甲衣肩扛栏盾,左右挟着装满标枪大竹筒,号称“无敌象军”,沐英再次以火铳三段击击破象阵,生获三十七头战象,思伦发溃逃。</p>
正是因为沐英救火队长式的不断扑灭内外叛乱,从唐朝开始脱离中原王朝独立的云南,时隔六百年之久,才算是正式回到了大一统的状态,接受朝廷流官的管理。</p>
但云南这片地方叛乱频发的根源,却始终都没有得到解决,各族文化差异极大、土民不信任朝廷、地方经济贫穷物质条件落后.</p>
此时的沐英站在都指挥使司的议事厅内,看着堪舆图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p>
他的手指在堪舆图上划过安南边界,西南方的麓川,就已经让他非常头疼了,如果说云南的地形是崎岖复杂,山高林密,那麓川的地形简直就不是人能走的,那些成千上万年都没有受到人类砍伐的原始森林,就像是吞噬人命的蛮荒巨兽一样,哪怕是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士兵,走进茫茫无际的原始森林,都会被里面各种防不胜防的毒虫、瘴气给折磨到生不如死。</p>
沐英不是没有想过要跨过边境进攻麓川,毕竟现在也没有过于严格的边境概念,很多土司都是看谁在当地的势力大就跟谁,朝秦暮楚是常态,类似三宣六慰等等接受大明册封不代表他们就效忠大明,所以他们控制的地方,也跟着来回变,再加上这边太多的深山老林和难以勘测的山脉,所以太清楚的边界线肯定是没有的,都是个大概的实控区但是,麓川人实在是太过于狡猾,每次沐英率领军队长途跋涉从几条绕开深山老林的小路进军,他们都会不断袭扰,同时坚壁清野袭扰粮道,而沐英的粮道是非常脆弱的,大军前出边境数百里,不能跟敌人交战,就不得不退回大明实控区内。</p>
毕竟云南都指挥使司的大部分兵力都是驻守城池寨堡,给予周边土司压力,维持大明在当地统治的,而能够用来野战的机动兵力是非常精锐也非常宝贵的,不可能浪战葬送,一旦出现这种事情,大明在云南的统治马上就会遭到动摇。</p>
所以,哪怕沐英知道麓川一直在壮大自己的实力,以后一定会成为大明的边患,却依旧是无法将其根除,只能是麓川主动进攻大明边境的时候,才能防守反击。</p>
但现在思伦发也学乖了,去年定边府大败,这时候还蹲在老巢舔舐伤口回血呢,所以西南的麓川方向,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p>
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边麓川消停了,那边在东南方跟云南接壤的安南国,却有了新的动作。</p>
“最近跟安南国接壤的边境地区动静越来越频繁,那些土司似乎受到了煽动,不断挑衅我们的卫所。”</p>
“侯爷,安南国内现在局势不明,占城国国王制蓬峨的战死,使得安南主力得以抽身北返,我们不得不防。”一旁的将领提醒道。</p>
沐英点了点头,心中明白,边境上的土司们,本就是墙头草,一旦有不利于大明的风吹草动,他们就很可能就会倒向安南。</p>
云南都指挥使宁正作为沐英麾下的头号大将,这时候也抱怨道:“现在最令人担忧的是,广西那边与安南接壤,韩观虽然镇压了境内土司的叛乱,但他的做法过于铁血,导致边境土司开始倒向安南,若是云南和广西两个都指挥使司不能联手,很难有效应对安南的威胁.人家扰掠了云南就跑到广西那边,我们有什么办法?”</p>
明军作为一支多达二百多万人的庞大的军队,确实不能指望内部是完全铁板一块的,那不可能.别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说二百万只蚂蚁或者蜜蜂,你猜猜能分多少工种或者等级出来?</p>
所以,明军内部实际上是根据地域、派系等等因素,成了众多的山头,而云南和广西两个都指挥使司,一贯都是不对付的。</p>
沐英背景硬不假,韩观那臭脾气又真怕他不成?要知道,越权可是大忌,甭管多高的官爵,伸手往别的地方去捞,那在皇帝眼里都是不可容忍的。</p>
不给你的,你敢伸手就要做好断手的心理准备。</p>
再加上广西都指挥使司一直都是自成体系,沐英就更不可能插手进去了,所以最近安南国那边的军队,袭扰了就两头跑的事情,根本就是无解。</p>
沐英长叹一声,脸上流露出无奈的表情。</p>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走进议事厅,手中捧着一份电报:“侯爷,京城来的电报!”</p>
沐英连忙接过电报,快速浏览起来。</p>
电报的内容简短而明确,是朱元璋的命令,要求他挑选一批精锐的火铳手前往京城,担任幼军的教官。</p>
看着电报,沐英的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这显然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自己的火铳手能有机会前往京城指导幼军,不仅是对他们实力的一种肯定,更是一个向京城展示云南都指挥使司实力的好机会。</p>
而且,还能顺便派人去当面陈述一下现在他们面临的困境。</p>
毕竟很多东西,都是无法放到明面上来讲的,基本的脸面还是要顾忌的,而且这种龃龉,说出来对自己来讲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只能派特使跟皇帝单独奏对。</p>
“立即挑选一批精锐火铳手,准备启程前往京城。”沐英果断下令。</p>
“另外,冯诚你跟我来一趟。”</p>
沐英麾下有三员大将,分别是云南都指挥使宁正、都指挥同知汤昭、都督佥事冯诚。</p>
这三人的出身,都非常有背景。</p>
汤昭是汤和的远房亲戚,而宁正早年是韦德成的养子,改名韦正,跟随韦德成归顺朱元璋,参与攻克滁州、和州、太平府、建昌等战役,韦德成战死于宣州,赠昭勇大将军、中翼元帅府副元帅、京兆郡侯,宁正袭职,代替率领其部队,在元末将领部曲制度下,自己单领一个小山头,还是开国功臣。</p>
而冯诚,则是开国功臣冯国用之子,宋国公冯胜的侄子,冯胜就不说了,明军现在资历最高的几位公爵之一,而冯国用又是何人?为什么三员大将,沐英不派其他两个看起来也有背景的人去?</p>
原因很简单,冯国用当年负责掌管朱元璋亲兵,被委以心腹之任,乃是亲军都指挥使,而至正十九年冯国用病卒于军中,年仅三十六岁,因冯诚年幼,朱元璋命冯胜代领冯国用部。</p>
说白了,当年宋国公冯胜发家,都是代领的冯诚的部曲,再加上他爹是朱元璋早年心腹中的心腹,这两块护身符在身上,哪怕奏对说的实情不入耳,朱元璋也不会拿冯诚怎么样的。</p>
再加上如今云南的边境局势,确实在安南国的挑动下已经非常紧张了,与广西的联合作战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可以说是不堪其扰。</p>
(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