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刘邦与朱元璋的区别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2章 刘邦与朱元璋的区别,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天幕上。</p>
头戴一抹红巾,身穿一副铁甲。</p>
朱元璋骑着战马缓缓行驶出濠州。</p>
身后的二十多名骑兵护着一辆青纱掩帘的马车紧随其后。</p>
他回头看向斑驳城墙,嘴角微微勾抹一丝不屑。</p>
看着紧随身边的一众亲兵护卫,面上闪过一丝豪气。</p>
最后扫过马车,将眼中柔情尽藏心底。</p>
“公子,我们该往何处而去啊?”</p>
一名带着几分儒意的护卫策马来到朱元璋身边,略有几分迷茫问道。</p>
朱元璋骑着马,看着盘旋于空乌的鸦,不紧不慢道:</p>
“去定远。”</p>
“那有无主之兵,静等有德之人。”</p>
……</p>
【元军退去之后,几支起义军相互间的冲突不断升级。】</p>
【彭大和赵均用以王者自居,其部下多盛气凌人】</p>
【朱元璋也对三年来“为人调用”的处境很不满意。】</p>
【公元1354年六月,他决计离开濠州,自谋独立发展。】</p>
【为了不致引起其他首领的猜疑和反对,他把原来率领的七百人的部队让给了其他人统领】</p>
【从中挑选了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到了定远。】</p>
【此时定远张家堡驴牌寨有民兵三千人,因缺乏粮食,走投无路,朱元璋就设计把他们招编了来。】</p>
【接着又凭借这一支三千人的队伍,收编了缪大亨在横涧山的义兵二万余人。】</p>
【七月,朱元璋的部队顺利地攻下了滁州。】</p>
……</p>
{这二十四人不就是开国那一批猛将么,果然王者将将,普通人将兵,眼界不同。}</p>
{大明开国元勋都出自朱元璋的这批亲兵之中。}</p>
{除了耿再成、花云在开国前战死外,这些当初走投无路的贫民后来都跻身公侯之列。}</p>
{由此可见选择很重要,互相成就。}</p>
{这里给作者挑个刺,招了七百将士后,朱重八给自己改名为德裕,并起了个官号叫兴宗,取字国瑞,元璋是后来再次改的。}</p>
{然后这些一路走来的老家伙就被他杀掉了。}</p>
……</p>
大汉。</p>
“都是一起打天下的。”</p>
“你能压住他们,后代又能不能压住呢?”</p>
刘邦看着天幕叹气道:</p>
“赵匡胤说得好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p>
吕雉嘴角挂起一丝冷笑。</p>
“是吗,说得似乎自己是被迫无奈一般。”</p>
“难道下令兵将复员的不是你?”</p>
“将诸侯士兵遣散回家。”</p>
“以免十二年赋税和劳役之名留诸侯子弟于关中。”</p>
“这样有质子在手,立国短短七个月还有诸侯造反。”</p>
“第一个造反的偏偏还是不入流的臧荼。”</p>
“刘邦,你可别说这里没你的手笔。”</p>
刘邦把玩着酒爵,收敛笑容,眯眼道:</p>
“原来如此。”</p>
“你还真是为母则刚啊。”</p>
吕雉也摊牌了。</p>
“你认为七位诸侯占了一半汉家天下,巧了。”</p>
“我也认为那些亲王占了盈儿的一半天下。”</p>
“他念情下不了手。”</p>
“我不会。”</p>
刘邦喃喃念叨着。</p>
“你不会……呵。”</p>
“你个蠢妇。”</p>
殿内陷入一片严寒。</p>
吕雉面无表情看着坐姿懒散的刘邦。</p>
“你什么意思。”</p>
一脚踩在软榻上,一手搭在膝盖上。</p>
刘邦第一次透露自己的心声。</p>
“没错,从一开始。”</p>
“从围杀项籍开始,我就想好了如何对付诸侯。”</p>
“分封?”</p>
“八百年的垃圾,早该扔了。”</p>
“郡县制的好处,我是实打实地体会过的。”</p>
“车同轨,书同文。”</p>
“政令从中央直抵地方,到达国家的每一个角落。”</p>
“这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应有的样子。”</p>
刘邦回忆着初次见到,就惊为天人的制度。</p>
“但不行啊。”</p>
“这天下不是我一人打下的。”</p>
“天下人也认为秦亡有诸侯不在的原因。”</p>
“而郡县制也确实有问题。”</p>
“它太先进了。”</p>
“发个文件去会稽郡将近三千里的路。”</p>
“途中要翻山越岭,穿越河流,只依靠人的腿脚和马匹之力”</p>
“从月初跑到月末都不一定能到达。”</p>
“会稽郡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反馈给朝堂,也需要很长的时间。”</p>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不增反减。”</p>
“分封与郡县并行,是唯一的解决办法。”</p>
吕雉微垂双目,她明白了。</p>
她看到了诸王对刘盈的威胁,但无视了刘氏诸王的重要性。</p>
安抚地方,镇压蛮夷。</p>
“但终究引发七国之乱,不是吗。”</p>
感受到吕雉的态度变化,刘邦也转变了态度。</p>
“那也是肉烂在锅里。”</p>
“但乃公也没想到诸侯内战会引发五胡乱华那种场面。”</p>
“彼其娘之!”</p>
“乃公又看不到那么远!”</p>
“再者说,刘秀那小子的东汉也证明乃公是对的。”</p>
“诸侯总比世家容易处理吧。”</p>
……</p>
大汉·景帝时期</p>
刘启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p>
“讲道理,若不是臣子自恃功劳,君王又怎么会除掉功臣呢?”</p>
“所以错不在君王。”</p>
“恰恰相反,定是他们不懂得谨言慎行,不知功成身退的道理。”</p>
“这才落得杀身之祸。”</p>
“若学得留候,哪里又会有亡身之祸呢!”</p>
小刘彻长大了嘴巴,手里的栗子都惊得掉落在地。</p>
“阿父……”</p>
“所言甚是啊!”</p>
一旁的王皇后猛地甩过头!</p>
一双桃花眼硬是瞪成凸鱼眼。</p>
你们讲不讲理啊!</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