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周世宗功绩(下)
九品大韭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1章 周世宗功绩(下),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九品大韭菜,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公元955年九月初一,周世宗颁布《令毁铜器铸钱敕》开始改革货币。】</p>
【公元956年正月初四,下令,“发开封府、曹、滑、郑州之民十余万筑大梁外城”】</p>
【面积二十五平方公里,周长二十二公里,比旧城面积大了四倍的城市伫立在黄河南岸。】</p>
……</p>
南宋·孝宗时期</p>
赵昚一脸似悲非悲,似喜非喜的表情。</p>
“汴梁新城是周世宗用虎牢关的土奠基而成的。”</p>
“其坚密如铁,不可摧毁。”</p>
“若不是宋徽宗昏庸无道……”</p>
一旁的太子赵惇面带悲色。</p>
赵昚叹口气。</p>
“朕北伐失败了,那口气散了。”</p>
“未来……就交给你了。”</p>
……</p>
【公元958年六月,下诏:“应有商贾兴贩牛畜者,不计黄牛、水牛,凡经过处并不得抽税。”</p>
牲畜过往向来是朝廷抽税的大头,周世宗取消过牛税繁荣商贸流通。而其他禽畜也同样取消了过路费。</p>
同时规定,商贩若就地贸易,税官每次只能向交易双方征收百分之二的利益。】</p>
……</p>
大明·万历时期</p>
“你觉得周世宗税低政策好不好。”</p>
朱翊钧望池子里撒鱼食,看着一条条肥锦鲤翘嘴以待,对着身后大臣询问道。</p>
海瑞板着一张脸沉声道:</p>
“周世宗爱民如子且不与民争利,仁明之君也。自是好的。”</p>
朱翊钧将剩下的鱼食一扬而尽,拍了拍手上的残渣,扶着凭栏轻笑道:</p>
“呵,不与民争利……”</p>
“你们这帮人啊,就是嘴硬。”</p>
“税低,对百姓来说当然是好的。”</p>
“但对商人来说,如果要在低税收但随时被人赶走,税收高一些但可长期稳定经营的这两个局面中选一个,他们会选哪一个呢?”</p>
不待海瑞回答,朱翊钧背负双手自顾自道:</p>
“如果是朕,一定选后者。”</p>
“能在一块地方持续经营发展的情况下,低税收才是有意义的。”</p>
“现在,你认为低税收对谁最有利呢?”</p>
“海瑞啊,无论是损人利己,还是损己利人,都做不长久。”</p>
“只有两利多赢才能长期执行下去。”</p>
拍了拍默默不语的海瑞肩膀,朱翊钧跛脚离去。</p>
……</p>
【公元958年三月,征调民工浚通汴口。</p>
“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p>
【长江流域的大型船只可以通过淮河转入汴河直抵汴梁,真正实现了南北河道大动脉的畅通。】</p>
【五月二十七日,“疏汴水一派北入于五丈河。”这条人工运河直达山东境内的黄河,就是著名的五丈河。</p>
五丈河的开通,极大便利了山东与河南的贸易交往,“至是齐鲁之舟楫亦达于京师矣。万世之利,其斯之谓乎!”】</p>
……</p>
{人家修河你也修河,你看看人家!}</p>
{隋炀帝:看个der!长短宽窄有可比性吗!}</p>
{水域联网说起来容易,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那是相当困难。隋炀帝的骂名就可见一斑,但是聪敏的柴荣做到了。}</p>
{不但疏通了黄河、淮河和长江,也用人工河疏通了各省的相连通道。听起来和现在的状况差不多哈!}</p>
{其实汴河治理和修建汴梁新城是一個配套工程。}</p>
{柴荣扩建汴梁城的目的是要把汴梁打造成天下最大的商贸物流中心,而当时汴河久塞不通不利于大型船只来到汴梁进行贸易,所以欲扩建汴梁,必浚通汴河!}</p>
{果然,想要富先修路,别管陆路或水路!}</p>
……</p>
大隋。</p>
“汴河……”</p>
杨坚念叨着这两字,看着天幕脸越来越臭。</p>
“世民呐,你以后做什么阿耶都不反对。”</p>
“唯有一条,不许修河!”</p>
怀里的婴儿打了个哈欠。</p>
一旁的独孤伽罗翻着白眼抱过孩子。</p>
“他这么小!能听懂什么?!”</p>
杨坚不管那些,只是小声嘀咕着。</p>
“什么富不富,修河亡国。”</p>
……</p>
大唐·德宗时期</p>
缺钱缺的要死的李适现在是两眼冒绿光。</p>
“朕说你允许什么运粮斗耗呢,在这等着呢!”</p>
周朝境内的水路运输网已经基本建成,但没有与时俱进的航运新政也会打击商业领域的信心。</p>
而允许经河道运送的物资有漏损的情况,就是一种有利于航运的新政策。</p>
“想要富,先修路……”</p>
……</p>
【公元958年七月,颁布《大周刑统》。】</p>
【杜绝滥刑苛法,澄清吏治,对贪赃枉法的官员,毫不留情。】</p>
【主管税收的大将军孟汉卿,在正税之外向民多收耗余,事发之后,被处以极刑。】</p>
【其中,“诸盗经断后仍更行盗,前后三犯,并曾经官司推问伏罪者,不问赦前后、赃少多,并决杀”】</p>
【是历史上几乎没有出现过的,盗窃三次改过制度。】</p>
【偷一次,坐牢悔过。偷两次,坐牢悔过。偷三次,就算只偷一文,杀!】</p>
【十一月二十三日,规定“诸道州府,令团并乡村。大率以百户为一团,每团选三大户为耆长。</p>
凡民家之有奸盗者,三大户察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