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半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17,遇见的你,你们及所有人,重生之俗人一枚,瞎半身,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苦逼的老瞎,为了不断更,不少更,初一初二都不能休息,求安慰:)
————————————————————————————————
铺天盖地的掌声,欢呼声和尖叫声一直响彻了近两分钟,才在前排领导的不耐烦的皱眉中,在各班班主任的吆喝制止声中渐渐平歇了下去。
掌声渐歇之后,躺在地上的九人“起死回生”。“十人团”聚在一起,手拉走,排成一排,一起朝台下数千师生鞠躬致谢,又引来一片连绵的欢呼和尖叫,如此反复三次,其余九人才相继下台。
第二十八个节目一过,接下来第二十九个节目就是王勃的独唱《遇见》。原本是需要主持人走下串场,报下幕的。但早在节目演出之前,他便和张昕玥商量好了,他的独唱不需要报幕,接着刚才的劲舞继续表演,一气呵成。
其他九人下台之后,张昕玥小跑着上台给他送来话筒。王勃顺手将头上的黑毡帽摘下来扔给张昕玥,也没下台换装,将就身上的那条已经被汗水完全打湿,稍显凌乱的白衬衣和歪系在脖子上的黑领带,头朝后一仰,左手呈梳子状将沾着汗水的湿发朝后一捋,梳了个周润发小马哥似的“大背头”。然后,王勃手拿话筒,一边轻轻的喘息,一边微笑,来到舞台的中央,视线看向台下数千陌生的师生,等待着音乐的响起。
才平歇下去的掌声和欢呼声又一次响起,夹杂着不少男生女生的惊声尖叫:
“王子安——”
“遇见——”
王勃高举话筒,朝喊自己名字的方向挥了挥。他的这一动作,再次引来无数学生的尖叫和无数班主任的苦恼和“怨恨”——七班的这个学生,就不能老老实实的表演嘛?还和台下的观众玩互动,真把自己当明星了?!
约莫过了半分钟,从布置在舞台前方的四个巨大的扬声器中传来一阵“叮叮淙淙”悠扬的钢琴声,《遇见》的前奏终于在“胡小琴”钢琴的伴奏下响起。
王勃将话筒凑到嘴边,一边朝台下的人挥手,一边说:“一首《遇见》,送给遇见的你,遇见的你们,遇见的所有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听见,冬天,的离开;
“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
“我想,我等,我期待;
“未来却不能因此安排。
“……”
三十二个节目当中,唱歌的至少有七八个。除开大合唱小合唱,独唱的也有三个。这三个独唱的学生,先不说唱的内容,单是台风,很明显的就带着这个年代学生唱歌的特色。而这种特色,大多又是模仿电视中的“歌唱家”而来:
基本上站在原地,抬头挺胸,一动不动。唯一的姿势,大概就是偶尔将空闲的左手四指闭拢,手板心朝上,放在心口,朝左上方徐徐推出。一会儿之后,又徐徐推出。再一会儿之后,还徐徐推出……如此反复。
总之,就是一个推推推推推!中规中矩,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王勃唱歌的时候,那就随意多了,随意到在某些老师和领导们的眼中,完全就是“没规矩”,“没站相”!整个舞台,就仿佛他的后花园,他一边唱,一边在后花园中走来走去,形如散步。他也不做什么朝天空推手的手势,没握话筒的左手要么自然下垂,要么半收着夹在腰侧,五指时而自然弯曲,时而又用力握成拳头。
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区别。他和其余三个独唱学生最大的区别还是在于唱歌时的表情和神态。前面的三个学生,要么一直一脸严肃板正,神情庄重;要么始终保持灿烂的微笑。庄重或微笑的同时,三个学生的视线都一直看着台下观众,没离开过。
而王勃,却和前面的三人大不一样。别人是瞪大眼睛,和观众做着视线的交流;他却经常是半闭着眼睛,根本不看台下的观众。他的神情,时而陶醉,时而痛苦,时而忧伤,时而又充满着点点的希望。他的脖子,时而高高昂起,如天鹅引吭;时而又弯腰低头,像老马喝水。一张普普通通的脸,随着音乐的起伏,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不断的变换,神情丰富而又多彩!很难让人想到,那么一张普通的,也没多大特色的脸,竟然能演绎出如此多的情绪。无数的师生,听着他的歌,看着他的脸,他紧张,他们跟着紧张;他忧愁,他们也跟着忧愁;他痛苦,他们也跟着痛苦。在淡淡的,充满着丝丝惆怅的旋律中,整个操场,除了伴奏和王勃的歌声,一时间所有的声音都没有了。整个校园,全都浸泡在王勃那纯净,透明,空灵的嗓音中,或喜或悲,或忧伤或惆怅,载沉载浮,浮想联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