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还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七章:首周票房,全能监督,沐还刃,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的北美,正处在一个娱乐文化全面转型的关键节点上,旧有的一切无法让人们在对未来的无限迷惘中获得慰藉,所以大家都在期待新气象的诞生。只要是追求不同点的,制造新鲜感的,无一例外都能获得好评。
最显眼的例子无疑是《血色将至》,一部非专业人士都没怎么听过的作品,居然被吹成了新时代的《公民凯恩》。不可否认它确实是部佳作,但这种过度的褒扬显然是不理性不客观的。《我是传奇》的口碑也明显超出了作品本身的品质,不仅叙事简单空洞,而且镜头造作感十足,乍一看什么都有,细细品什么都没有,用一道宗国的名菜去形容大概会是“骗子蛋花汤”……
《此生》正式公映之后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虽然林田海可以拍着胸脯说他自己拼尽全力去拍了,也觉得这作品比他预计得还要成熟很多,但翻翻报纸再点点网站,清一水的吹捧评论让他这个厚脸皮都忍不住脸红。
“林毫无疑问地知道观众想要什么,也知道该如何呈现给观众,《此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让我们对过去一些被视而不见的问题重新进行审视。”这是《洛杉矶时报》的观点,前面发表了一大通长篇大论之后,结尾时才轻轻地点了一下主题,似乎是因为担心说得太明白会得罪某些人,这位编辑写得很委婉。
“四处说着《此生》和托尼·林反基督反宗教的人,大概都没有走进电影院认证地看一遍这部电影,林没有反对任何东西,镜头之下有的只是对生命的热爱。”《综艺》杂志的影评专栏很有人气,素来以毒舌著称,这次难得地给一个新人导演好评。
《好莱坞报道者》因为上次被林田海“阴”到了,声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可他们不仅没法报复还不得不在新的一期上刊登了道歉的公告,表示之前那个影评只是执笔者偷懒和责任编辑不负责造成的错误。对于那两个人是如何处理的,《好莱坞报道者》没说明,对《此生》这部电影的真实评价如何,他们也是提都没提,仿佛就当这部电影没上映过,这种自矜的态度没惹恼林田海却先惹恼了读者,杂志销量进一步下滑,阿伦·雷乃那位老乡主编直接被董事会给开了,还被表示要追究他的责任。
由于《此生》的核心主题是“对宗教的存在进行反思”、“整理宗教该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势必要引起相关人士的反弹,所以一边倒的好评是不存在的。《芝加哥太阳时报》是全美销量前三的小报,主打体育和娱乐新闻,影评也做了几十年相当有群众基础。这次他们没有随大流为《此生》发好评,而是点出了林田海“诱导人民对基督教产生反感”,“最后的枪声暗示民众可以用枪、暴力解决问题”。
这种论调简直是无稽之谈,好莱坞大片逃不过的三样事分别是飙车、爆炸和突突突,按照《芝加哥太阳时报》的观点,米国飙车党那么多就全是《速度与激情》的错了,因为这部电影里把飙车党塑造成正面角色,会让无知少年觉得很Cooool。
因为电影是R级片,走进应援的观众们只会是成年人,基本都有着自己的见解而不会轻易地被外界影响了判断,所以《此生》在烂番茄上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九的新鲜度,在IMDB上的评分则高达8.3分。虽然比不的那些口碑怪物级的电影,但要知道这是在基督教信徒们狂刷低分的情况取得的评分,足以说明《此生》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
“呵呵,这充分说明了基督教徒不爱上网,不然这评分拦腰砍一半差不多。”电影的反馈好,林田海的腰板子就直,坐在索尼影业位于加州的总部会议室里,他比上次来的时候还要放松得多。
“托尼,首周票房出来了!”王尔德·道格兴奋地举着一叠纸走进了会议室,他拿着的是《此生》上映一周后的北美票房统计数据,具体可以细分到各个主要城市以及各家院线,“猜猜看是多少?”
“一千万?”呀吼的人都不着急,索尼的人都不着急,林田海为了挽回王尔德·道格的尊严,只有随便报个数字打破沉默了。一千万这个数字他已经是往高了报的,受限于题材和上映时间,《此生》想要拿到那些大片的票房根本不现实。
“两千三百四十一万六千零二十二美元三十九美分!”王尔德·报出这个数字的时候声音都在颤抖。
“噗!”刚才还老神在在的索尼经典制片经理,听完之后把嘴里的咖啡吐得满桌子都是,他在这个行当里干了二十年,还是头一次这么失态。
别人都以为好莱坞大片很好拍,无非就是产业化流水线作业嘛,可真正身在其中的人才懂得其中的辛苦。就以索尼今年大卖的《蜘蛛侠3》为例,从拿下剧本到邀约导演,到询问演员档期挑选角色,再到实际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最后的宣传发行,时间的跨度是以年为单位的,而且有着上千人在为这部电影工作。
《此生》呢?据说剧本的大纲是林田海在跟呀吼的经理吃完饭后五分钟内写的大纲,一周之内交的定稿。拍摄的过程就更夸张了,连主要演员在内剧组也才不过二十个人,只用了一个暑假就拿出了完整的作品,虽说后期都是他们索尼影业做的,可这赚钱效率上的差距也太大了。
林田海反倒是会议室里最淡定的,因为之前的《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根本没能在院线上映,卖给奈非天的买断钱只有那么一点儿,所以他对票房没有概念,反而很想吐槽这数字有零有整的。米国的电影票价就是这样,通常的6.5美元还能接受,可有些院线的票价会是6.4美元或者6.7美元,这是要逼死强迫症的节奏。
索尼的人很庆幸他们之前向院线施压,扩大了排片的数量,不然很难觉得这样骄人的成绩,“托尼,这次把你叫过来除了一起等票房成绩,还要跟你交代一下去东京举办首映式的工作事宜……”
“哈?”林田海以为自己是过来开香槟的,结果又被抓了壮丁,“我很忙的好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