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易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3章 为何如此?,君子与鬼,连山易子,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原青山侯府的藏书库并不大,位于侯府的右后方。
平时几乎没有人来管理,毕竟阴鬼并不需要读书,所以藏书真的不多。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稍后修改
请见谅
请见谅
请见谅
在儒家,不少境界不低的儒生,如东楼晦般,细细回想自已的一生时,眼中不禁出现震惊之色。
似乎自已,还真踏入了虚圣所言的诗、礼、乐三大境界中。
这让他们瞬间便认同了虚圣的说法。
“或许人之一生,便是诗、礼、乐三大境界。”
在二十七书山里,有老儒生如此说道,希望能够从诗、礼、乐三大境界中,寻找到自已破境之路,“可吾蹉跎大半生,却还在诗境中打转,难以踏入礼境中……”
“由诗境入礼境的关键是什么?”
在儒家弟子中,不少人在自问,可惜谁亦没有答案。
不过,却越来越多的儒生,认同了封圣所言之诗、礼、乐三大境界,欲要以诗、礼、乐三大境为突破口。
“敢问大仁主,可是认同封圣所言之诗、礼、乐三大境界?”在大仁宫里,不少儒家弟子在询问。毕竟虚圣所言的三大境界,似乎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般,让他们难以抵挡。
“敢问大仁主,何是诗境,何是礼境,何是乐境?”
“敢问大仁主,诗境可是无杂无念?”
“敢问大仁主,诗、礼、乐三境之后,可是圣境?”
刚从圣殿回来的大仁主,亦听说了人生三大境界,看着大仁宫内的儒生,便微笑道:“当诸位读尽天下之诗,习尽天下之礼,悦尽天下之乐,便可知何是诗境,何是礼境,何是乐境。”
“读尽天下之诗?”
“习尽天下之礼?”
“悦尽天下之乐?”
大仁宫内的儒生皆是一愣,便有儒生站出来道:“天下之诗何其多,如何读得尽?天下之礼,何其繁,如何习得尽?天下之乐,何其众,如何悦得尽?怕是穷一生之力,亦难以读尽其中一境,何况是三大境呢?”
不少儒生闻言,皆是点头认可。
诗,狭义是指《诗经》,但虚圣所言之诗境,又岂会单单是指《诗经》?倘若,诗仅是指《诗经》,礼仅是指《礼经》,乐仅是指《乐经》,怕是世人早已经达诗、礼、乐三大境界了。
虚圣所言之诗、礼、乐,既是指《诗经》《礼经》《乐经》三经,但又不仅仅是指《诗经》《礼经》《乐经》三经。
“大仁主,如何才能读尽天下之诗?”又有儒生询问。
毕竟,读尽天下之诗,乃是不可能之事。
众儒生都好奇看着大仁主。
大仁主沉吟一下,便道:“一诗通,万诗通;一礼通,万礼通;一乐通,万乐通。如此,便可读尽天下之诗,习尽天下之礼,悦尽天下之乐。”
“一诗通,万诗通?”
众儒生听到皆是思考起来。
不少天资聪明的儒生,听到大仁主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般,顿时茅塞顿开,满脸的喜悦之色。
“大仁主所言,便是一法通,万法能?”
有儒生激动问。
大仁主听到有些诧异,便看向那儒生,满脸赞赏道:“孺子可教。”
至于大仁主,为何认同封青岩之言,因他亦踏入了诗、礼、乐三大境界中。不过目前,他只是在礼境中,似乎快要触摸到乐境了。且,只要他踏入乐境,则有机会触摸到圣境。
至于乐境之后,是不是圣境。
他亦无法肯定。
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乐境之后便为圣境,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乐境则包含了一部分的圣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