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北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67章 高筑墙,广积粮,崇祯重振大明,凤凰北斗,海棠小说),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皇帝对巡捕营的将士赏赐辽东土地券、巡捕营内部也对逃兵等行为做出惩罚后,巡捕营新军的纪律严肃许多,士气也很高昂。</p>
很多将士都期望在接下来立功,谋个世代富贵。</p>
——</p>
对于棱堡的建造,朱由检派太监全程监督,帮助解决困难。</p>
例如一些官员提出的风水等问题,就被负责建造的刘若愚挡了回去。</p>
内官监的营造司,也同样派人参与其中。以便将来在整修皇宫和修建皇家别苑时,构建更好的防御体系。</p>
所以朱由检对棱堡的进度,可谓一清二楚,心里面对此也比较满意。</p>
不过他更关注的,还是粮食问题。</p>
城堡建得再好也需要士兵守卫,如果粮食出了问题,是没法坚持下去的。</p>
所以他要求运输移民的船只,返回北方时要多运粮食。</p>
大凌河堡修建后,也必须保证里面至少有一年的存粮。</p>
这样才能坚持到四季交替,从海上和水路寻找合适的解围机会。</p>
也因为此,大凌河堡必然建得不能大,以免需要的士兵和物资太多,反而拖累防御。</p>
但是也不能太小,否则无法在建虏绕路时造成威胁。</p>
所以最终枢密院的提议是,建造一个千人士兵守卫的堡垒、最多能容纳两三千人。</p>
初期为了加强防御,要派两千人守卫,两拨人相互交替。</p>
这样一来,霍维华从东宁卫所中挑选的一千士兵,自然是不足的。</p>
再加上枢密院对他们的战力有怀疑,所以让辽东那边,同样出一千人。</p>
霍维华这次去辽东,除了考察大凌河堡的修建地址外,就是为了挑选合适的将士,从辽东选拔士兵。</p>
而且,他还需要取得辽东官员的支持,至少不能在他打仗时拖后腿。</p>
辽东军中上下,对于霍维华的大凌河堡方案被通过、孙承宗的重修大凌河城被否决,其实是非常不满的。</p>
虽然他们不见得愿意和建虏打大仗,但是对霍维华这个外人的过来,却是普遍抵触。</p>
只是孙承宗知道厉害,心里面很清楚皇帝对关宁军的本地化很忌讳。所以压制了这种声音,也压下了对阉党的反感,对霍维华的到来表示欢迎,让霍维华从军中挑选精兵良将。</p>
但是霍维华有多机敏,他很快就发现孙承宗对自己表面上欢迎,其实却很冷淡。</p>
麾下将士更是言语间多有讽刺,鄙视东宁兵的战力——</p>
毕竟在他们看来,陕西的秦兵都比不上辽兵,东宁兵这些从陕西卫所淘汰出去的,自然更不如了。</p>
有些将领更是大喇喇地表示霍维华可以靠边站,他们能率领士兵,修成大凌河堡。</p>
霍维华把起复的希望都寄托在大凌河战事上,如何愿意被夺走主导权。</p>
所以他很快就决定,不能从这些人中选将士。</p>
而且他也有退路,因为皇帝曾派人提示过,可以让辽东督师麾下的标营副将李性忠,从标营挑选一千人。</p>
这是辽东督师孙承宗的直属兵力,在军中自然能称得上精锐。</p>
李性忠更是李成梁的后裔,在辽东军中还有一些号召力。</p>
不过这个人也是皇帝派来看住辽东督师的,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调出去。</p>
同时因为李性忠的出身,他在将来评定功劳时,会因为祖上的功绩有优势。</p>
所以霍维华心里,不愿选这个人。</p>
但是从标营选人的想法,也出现在霍维华心里。</p>
他在观察了辽东督师的标营后,又去看辽东护军使的标营,也就是以前的辽东巡抚中军,现在是何可纲统领,以参将管副将事。</p>
何可纲这个将领,霍维华是知道的。之前袁崇焕就对他很重视,作为中军将领。</p>
而且这个人也没有卷入通虏案,可以说值得信任。</p>
霍维华和他聊了一些军中事务后,发现这个人确实很有能力,而且仁而有勇、廉而能勤,在士卒中很有威信。</p>
也难怪袁崇焕被调走后,他又获得了毕自肃重用,仍旧负责麾下中军。</p>
霍维华和袁崇焕的关系还可以,在从兵部尚书位置上脱身前,还曾请求把朝廷赐予的荫袭让给袁崇焕。他与何可纲拉了关系后,又在私下里询问道:</p>
“何将军如此大才,只在护军使麾下管标营,不觉得大材小用吗?”</p>
“本官奉皇命修建大凌河堡,若是立下功劳,将来复任尚书也有可能。”</p>
“何将军可愿随本官,一同建功立业?”</p>
何可纲听着霍维华的拉拢,确实有些心动。</p>
因为毕自肃这个由辽东巡抚转为的护军使,和以前袁崇焕担任的辽东巡抚不一样。</p>
袁崇焕担任辽东巡抚时,是把辽东督师王之臣都给顶走了,他的巡抚中军也驻扎在宁远前线,不会少立功的机会。</p>
但是毕自肃这个辽东护军使,被皇帝明确安排在山海关。并且组建了辽东护军府,主要负责民政、司法和后勤。</p>
只要建虏不打到山海关下,他是基本没有作战机会的。</p>
对于有心做出一番功业的他来说,自然不想这样等下去。</p>
再加上他曾经是袁崇焕的亲信,在发生祖大寿通虏案后的辽东军中,不怎么受到待见。很有可能在将来被调到内地,再无立功机会。</p>
所以他在受到霍维华拉拢后,觉得这确实是个机会。</p>
不过他还是矜持了一下,直到霍维华许诺大凌河堡的军队由他全权指挥、自己只负责护军事务后,何可纲才向他道:</p>
“为陛下效力,末将自然是万死不辞。”</p>
“但是毕护军使恩重,请霍先生交涉。”</p>
让霍维华去找毕自肃,交涉后下发调令。</p>
霍维华交涉的结果,自然是成功把何可纲要了过来,并且从辽东护军使标营、以及山海关不甘在后方守城士兵中挑选了一千精锐。准备在开春之后,修筑大凌河堡。(本章完)</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